第1节(2 / 2)

万万不可 明月珰 2934 字 2天前

“幺幺,你在这儿啊,却叫我好找。”冯华在背后唤道,“咱们该回去了,翁媪还等着咱们启程呢。”

冯蓁转过身朝冯华走去,挽住冯华的手臂黯然道:“阿姐,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回西京啊?我舍不得这儿。”究其根本,还是最舍不得这一溪桃花流红的温泉水。

冯华轻轻摸了摸冯蓁的头,“听说上京郊外也有温泉呢。”

冯蓁噘噘嘴,“我不喜欢上京,阿姐,你不要嫁人好不好?”这次她们离开西京就要启程去上京了,因为冯华的未婚夫家就在上京,冯家大伯一家也住在上京,冯华此去是为了从上京出嫁。那翁媪正是她们大伯母派来接这对姐妹的。

冯华爱怜地捏了捏冯蓁的手,“放心,阿姐永远会照顾幺幺的。”

可冯蓁还是不高兴,她知道女人一旦嫁了人就不一样了,她们的心很小,婚后就只装得下她夫君、儿女的那一家子。而冯蓁呢,却觉得自己的一辈子只会有冯华,也只想要冯华。

然则这世道哪有女子不嫁的道理,冯蓁倒是可以折腾得自己嫁不了人,却不能折腾冯华,她知道冯华对成亲嫁人是有期许的。尽管冯蓁很想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对冯华说教,让她不要对任何男人抱有幻想,可又怕说了实话被人当成妖怪焚火祭天。

上京在西京的南边儿,三月暮春,仕女们已经翻出了夏日的薄纱裙,摇曳生姿地走在宽阔的街道上。街道被洒扫得干干净净,有清道夫正拿着葫芦瓢在泼水,泼得又细又密,行人走过去半点尘土不起,到底是上京的气派。

“幺幺,把帘子放下来吧,若是叫人瞧见了,就得说外头来的女君不懂规矩了。”冯华道。

冯蓁放下马车的竹帘侧头朝冯华吐了吐舌头,“阿姐,我从没来过上京,你就让我看看嘛。”

“以后有的是你看的呢。”冯华道。

冯蓁依偎到冯华身边,“阿姐,想不到上京的街道这般宽敞,就是几十辆马车并行都行呢,路上也干净,我知道比西京好,可也没想到会好这么多。你瞧见街边的楼阁没有?真正是雕梁画栋、翠瓦飞檐,连窗棂槅扇都雕得那般典雅古朴。”冯蓁跟个土包子似的只觉眼睛都看不够,后世的人本就没见过这等华丽典雅的古建筑,所能做的不过是一面翻阅古籍一面对窗畅想而已。

冯华听了却是心酸,想着若是爹娘未死,幺幺也不会一直养在西京,而对上京的繁华如此陌生如此羡艳了。

第2章 上京春

话虽如此,冯华却更不能让冯蓁表现得跟个土包子似的叫人笑话了,她挺直了脊背,“幺幺……”

一见冯华摆出一副要长时间说教的姿态,冯蓁赶紧摆摆手,娇声道:“知道了,知道了阿姐,待会儿到了大伯府上,我一定眼观鼻,鼻观心,绝不乱瞧,不会叫人说咱们是西京来的土包子。”

冯华叹息,她这幼妹,天真娇憨得叫人想训她都舍不得,只能点点她额头道:“你啊你,既然什么都知道,却怎么……”

冯蓁抱着冯华的手臂摇了摇,“好阿姐,好阿姐。”眼里满是祈求。

冯华叹息一声,也就懒得再管了,冯蓁这才笑嘻嘻地又坐回了窗边,掀起一条小缝继续打量上京的繁华。

阳亭侯府位于洗月桥街尾,比冯蓁想象中的侯府要小多了,不过也不怪她不知道,这侯爵还分县侯、乡侯、亭侯三等,她家大伯的爵位正是最末一等的亭侯。

不过此刻冯蓁可顾不得看这侯府大小,她完全被眼前侍女的穿戴给惊呆了,这,这未免也太豪放了吧?

香肩若隐若现,半个胸脯都露外面了,还勒得圆鼓鼓的,比现代人还来得火爆,叫人的眼睛想不往那险峰上搁都不行。

冯蓁再看看裹得严严实实的冯华和自己,感觉像是走错了片场。

阳亭侯府是一座新建的三进宅子,院子里也没怎么捯饬,孤立着几株小树,一切都彰显着这是新贵之所。

并非褒义,而是说阳亭侯府真没什么底蕴,获封爵位也没多少年,所以才得一个新字。

冯华和冯蓁姐妹上前给阳亭侯夫妇拜了礼。

两人的礼仪都是没得挑剔的,尤其是冯华,一举一动简直堪称典范,便是宫里的女官来挑刺儿,那也挑不出任何错儿来。

阳亭侯夫人黄氏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再看小的那个,生得圆滚滚的,虽然有几个动作,高度抬得不够,但因为年纪小,又透着娇憨,叫人看了也只觉欢喜,哪儿还顾得上挑刺。

冯华和冯蓁虽然父母双亡成了孤女,可阳亭侯夫人一点儿也没瞧不起她们,反而更是喜爱。二房死绝,连个儿子都没有,所有家产都归了大房,这两个女君出嫁,嫁妆也是她们先母留下的,费不着大房什么事儿,没有利益纠葛,也就没有恩怨了。

阳亭侯夫人乐得待两姐妹好些,不仅可以博个好名声,将来她二人出嫁,也能帮扶一下娘家人,毕竟她们能依靠的还不是自己这几个儿子么?说来也是奇怪,冯家这两房,大房光生儿子,三个嫡子、四个庶子,恁是没一个女君,二房呢却只这两姐妹。

黄氏对冯华和冯蓁极为和气,问长问短的,满脸怜惜。她拉着冯华的手,用手绢拭了拭眼睛,红了眼圈道:“几年不见,华儿都长成大姑娘了,跟你娘可生得真像啊,她当年可是上京出了名的美人。”

提起亡母彼此的关系似乎一下就拉近了,冯华也跟着哭了一场,冯蓁虽然没有那么丰沛的感情,可她事前就猜着定然要哭一场的,所以手帕上抹了姜汁儿,往眼睛上擦一擦眼泪也就来了。

晚上冯蓁自然是跟着冯华睡的,侯府屋子不多,两姐妹只能挤在一间屋子里,正合冯蓁的意。她趴在床上,双手托着下巴,小脚在空中有一搭没一搭地踢着,“阿姐,上京的姑娘家都这么穿衣服吗?你看到了吗?她们的胸……”

而且不止是姑娘家,像黄氏这样生了孩子的妇人也是一般打扮,只是胸口更挺拔而已。冯蓁心忖,这时代的男子还真是有眼福啊。

冯华笑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那怎么咱们西京的姑娘家都不那样穿呢?”冯蓁娇憨地问。

“因为西京冷啊。”

这个答案简直叫冯蓁无语,不过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到了上京,咋们也要那样穿吗?”冯蓁略有些害羞地问,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胸口还没怎么发育的小笼包,觉得自己有可能穿不住那襦裙,必然得往下掉。不过冯华的身段玲珑有致,穿起来肯定好看。

不得不说,冯华的身段,冯蓁也是有功劳的,在西京要不是她日常拉着冯华锻炼,哪儿能养出这样袅娜的身材来。冯蓁每次看到冯华,都难免生出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得意来。

冯华叹息一声,“入乡随俗吧。”其实她也不习惯,“伯母不是说明儿要给咱们量制新衣么?”

新衣送来后,冯蓁又惊着了。裙下着的袴还真是凉快,俨然就是一双长腿袜,还不是连裆的,不仅方便了如厕更衣,也方便了……

冯蓁可穿不惯,赶紧把穿旧的有裆裤找出来,这是她自个儿让傅母给缝制的。冯华却是很自然地“入乡随俗”了,原本最初在西京她也穿袴的,后来看冯蓁穿裤子,西京又实在太冷,这才改成了连裆裤。

有了新衣,冯华和冯蓁便往她外家去了。

说起来去了的冯二夫人出身十分显赫,乃是城阳长公主的女儿。原本冯蓁的爹是没有资格娶的,不过那时候冯家祖父刚立了大功,二儿子冯毅又是名声传四海的大儒董必的入室弟子,他做了一篇《游子赋》在学子间广为流传,得了公主女儿的青眼,最后竟成了好事儿。

每次冯蓁听这段佳话时,都觉得故事不完整,只怕她爹有先上车后补票的可能,否则哪儿可能娶到公主的女儿。

这还不是冯蓁臆想的,西京那儿天高皇帝远,其民风之开放,一点儿不逊色于天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什么扒灰、什么聚麀,完全不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