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1 / 2)

大吉到底年龄大些,知道粮食对家里有多重要,就眼巴巴看着林晓,“晓晓,二叔是不是有啥诀窍啊。”

林晓有些得意,“那当然啦。”她指着花生地,“这垄子就是关键。”她指指这紧挨在一起的花生秧,“我爹说花生喜欢阳光,用垄子,花生地能通风,而且透光好。结的果自然就多啦。”

李秀琴终于来了,见地里结了不少花生,心里也高兴,“这下好了,咱们家不缺花生吃了。”

花生的做法有很多,有水煮花生、椒盐花生、油炸花生米、五香花生、卤花生等等。她最喜欢的是花生油。

她其实最喜欢吃花生油,可是到了这边,炒菜只有猪油和菜籽油。

之前条件不行,她忍也就忍了,可现在不一样,他们自家种花生,她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李秀琴见几个孩子聚在一块叽叽喳喳说着什么,看了眼太阳,“快些拔吧。太阳一会上来了。”

几个孩子也不再聚在一块,每人分了一垄子。

事实证明,大吉大利两人干起活来比林晓、大丫、二丫及喜鹊能干。

只花了两个时辰,这两人就将一垄花生全部拔完。而其他人却只拔了一半。就连李秀琴也只是拔了一大半。

两个孩子也不急着拔其他的,一个帮林晓的忙,一个帮二丫,这两人是所有人中拔得最慢的。

等拔完一垄,李秀琴就招呼孩子们将花生秧往板车上装,“等吃完饭,咱们再继续拔。”

七个孩子没一会儿就将拔好的花生秧全部装上车。装车的时候,担心花生掉下,他们还特地将尾部放在中间。

回了家,李秀琴让范寡妇多做几个菜,今天留几个孩子在家吃饭。

大吉有些不好意思,“二婶,不用了吧?我家那么近,就几步路而已。”

李秀琴揉揉他脑袋,“竟说这傻话,你们帮我们干活,请你们吃顿好的是应该的。”

大吉四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还有这好事儿,不仅给他们果脯还包饭。

将花生秧全部卸在院子里,李秀琴带着孩子们摘花生。摘完花生的花生秧全部被范寡妇丢到猪圈喂猪。

没多久,林满堂就回来了,手里还拎着一只公鸡,看到满院孩子,不由怔了下。

李秀琴看他回来,忙招呼他,“大吉几个帮咱拔花生,你把公鸡杀了,好好犒劳他们。”

大吉四个眼巴巴看着林满堂,啊?他们还有鸡吃?

一个个饿狼般的眼神,看得林满堂抽了抽嘴角,他无奈地看了眼媳妇,让一帮孩子帮咱们干活真的好吗?

李秀琴装作没看到。

得亏大吉四个不知道林满堂的想法,要是知道一定会狂点头,冲他说,“我们愿意。”

真的,大吉拿他前十六年的经历讲,他真的没吃过这么多的肉。

炖得油洼洼的红烧肉、鸡肉炖青豆、爆炒肉片、芹菜炒肉以及冬瓜排骨。

甭看逢年过节,他们家也割肉,但是那一顿肉要分成好几天吃。而分到他碗里,也只有三块,多一块都没有。

可现在呢?二叔二婶不停给他们夹菜,示意他们别客气,多吃些。

等他们吃饱喝足,二叔二婶也不急着让他们现在就下地,“天太热了,等天凉快些再去吧。咱们先把院里的花生给摘了。”

孩子们或站或坐在院子里摘花生。

村里许多小孩见他们家这么热闹也纷纷跑过来帮忙。

李秀琴倒也大方,给每个前来帮忙的孩子都做了根冰糖葫芦,院子里笑声一片。

路过他们家的村民们看到那么多孩子给他们家帮忙,有那父母就笑骂自家孩子,“给自家干活也不见他们这么积极。我家这几个孩子就只认个吃。”

李秀琴笑道,“可不能这么说。孩子喜欢跟同龄人聚在一块玩,人多热闹。”

就有那眼尖的村民看他们家的花生结这么多果,就全围过来观看,“呀,满堂,你家这花生长得不错呀。你那地里的花生都这么好吗?”

林满堂点头,“是啊。”

他也没藏私,将自己怎么种花生跟大家讲了一遍。

“起垄?那花生不是要少种几行了吗?”

林满堂摇头,“不,起垄后,你可以种密一些。其实起垄主要是咱们这儿夏天雨水比较多,花生喜太阳,雨水太多,容易烂根,不方便排水。”

其实花生不一定要起垄,究竟起不起垄,得根据当地的气候。

像新陵每到夏天,就会下大暴雨,而且这边沙地附近没有挖沟,就要农民自己想办法排水了。

大家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就有几分信了。

当然大家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去了林满堂家地里看了几眼。他的花生间距确实比他们种得要密一些,拔上来的花生,果子也确实更大更多。看来他说的法子也确实有用。

“起垄种花生,到了下针期就得多浇水,要是缺水,花生就结不了果子。总之起垄比不起,要费事。家里要是地多,我不建议大家用这个办法。我这是因为家里没那么多地,所以才这么折腾的。”

有那家里地多的人当即就打退堂鼓。沙地这边离月沙河较远,要是天天挑水,那剩下的地就得扔了。得不偿失啊。

而那家里地少的人就没这个顾虑了,得了林满堂指导,便打算明年也种花生。

不说这些人,就说大吉几个花了四天时间就把五亩地花生全部拔完了,也将花生摘得干干净净。

一想到,接下来他们再也吃不到好吃的,几个孩子就万分沮丧。

第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