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传国玉玺(2 / 2)

隋末 木子蓝色 2761 字 11天前

他一时也猜不出,这究竟是萧皇后为了保住杨杲的姓命,而主动表态示好,还是萧后明知而故意为之。心中转了几圈,总觉得以萧后这样的女子又岂会不知道这些,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萧皇后的故意而为之了。也许是对他逼迫艹纵他们母子命运的不满,也许还在为那天晚上之事而心怀怨恨。

但不论如何,这件事情已经让陈克复十分不满。按他的意思,他立杨杲为天子,也是要在其它人之前,先把天子立了出来,如此也能对他收服河北的兵马,及河北各地的地方官及大族士家有一些帮助。毕竟立了杨杲为帝,那他打的旗号依然是尊隋,如此一来,也能更好的收拢河北的军心民心。在局势未明朗前,他原本是不会做这些什么加九锡一类的事情的。除了引起一些人的反弹,根本不会有半点作用。

登基大典还在继续,一道道的仪式,繁复无比。

在大封了陈破军之后,杨杲后面总算没再出什么差错,一切都是按照先前教的来做。按陈破军早先的授意,杨杲在尊杨广为太上皇之后,又尊萧后为皇太后。其余如哥哥辽王杨暕也加封为齐王,还有杨昭的几个儿子,他也都一一加封。就连几个叔叔的儿子,也一一加封。加封了皇室之后,又将大隋的那些世家门阀中的权臣们一一加封。

王世充被加封为楚王、尚书右仆射、长安留守。李渊被加封为唐王,尚书左仆射、江都留守。宇文化及被加封为许王,太原留守。卫文升加封为秦国公,洛阳留守。裴仁基加封为吴国公,丹阳太守。杨义臣加封为河间王,荥阳太守

那宣旨官捧着整整一大盒的诏书念了大半天,才将新皇帝的加封诏书念完。陈克复十分大方,将整个隋朝如今最有势力的那些大臣全都加封了一个遍。

特别是那些握有军权的大臣,不过这诏书中虽然大加封赏,却也不是那么简单。陈克复对李渊等人不但升官,且直接封王。但是却又给他们调派了新的官职,基本上新官职都不是他们以前的大本营。如李渊封唐王,他经营许久的大本营是河东是太原,可陈克复却让皇帝任命他为江都留守。如今的江都,谁都知道,那里早被陈朝大军三面包围,陷入困境。

而本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封了楚王之后,却又被封为长安留守。长安可是关陇世家的老巢,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入关内,去了却是抢占卫文升和宇文化及的地盘。其余各大臣也都差不多,丹阳郡如今改成了陈朝的建康郡,陈破军让他去做丹阳太守,这岂不是让他以一人之力,独自面对江南数十万大军。就算他有十万河北军,也不可能对付得了陈朝。

这样的一通加封,明摆着就是不怀好意。如对李阀和裴阀,对他们的加封都是调去江南,如今那里都是陈朝的领土,又怎么去的了。而对王世充、宇文化及等人来说,这封赏却是十分的好,不但封王加官,而且还将太原、长安、洛阳这些好地方都给了他们。他们倒是愿意接受,不过如此一来,却是等于抢夺了其它人的地盘,各方必然矛盾重重。

陈克复倒也没有想过靠这么点伎俩就取得什么效果,他这不过是搅浑水罢了。反正封王也罢,加官也罢,这些不过是张口就来,又不要本钱的买卖,开的全是空头支票,自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如果真的能挑拨了各方势力的关系自然是好,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

如果真有人贪图那些王位官职,接受了杨杲的旨意,那就等于是变相承认了这燕京的朝廷。拿一些空头封赏,如果能换来承认,将来以这大义名份,却也不会吃亏的。

加封了隋朝那些文武大臣之后,杨杲也开始对辽东军进行封赏。

这个封赏却是真心实意的,获封者全是辽东军文武,陈克复也是相当不客气。他早就拟好了一张大名单,基本上也就按着三省六部制度拟的名单。按着那些职位名单,陈克复一个个的将辽东文武安排到了那些位置之上。虽然今天登基的是杨杲,但是这朝廷的官员却须是自己的。

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只要把皇帝一换,年号一换,不就又是一个新朝代了。所以陈克复对于这份名单十分认真,与辽东的文武大臣们商议许久,按照如今辽东小朝廷的职责官职分布,将人员全都转入了燕京朝廷之中。对于三省六部,他只做了些许小调整。

虽然之前封赏了不少的朝廷职位给李渊等人,不过陈克复却不管这些。就算封赏了他们,陈克复依然将那个位置再一次封赏给辽东文武。

封赏过了辽东文武后,陈破军倒也没有忘记河北的这些官员。

军队投降之后,各部队打乱拆散,重新混编入辽东军各支兵马之中。校尉以上军官全都调出了军队,一部份转入讲武堂学习进修,一部份转而成为文职官员,甚至不少直接待职。而那些河北各郡的地方官,反而要比较受陈破军的欢迎。各郡县的地方官,除少量无能无才者被清除,大多数官员都是进行降级对调其它地方。而比较有才能者,则会提拨重用。

杨杲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握着那枚金镶玉传国玉玺,将内侍捧到自己面前的一道道诏书加盖玉玺。这玉玺,正是自秦时一直流传到大隋的传国玉玺。

作为代代相承的皇帝玉玺,这玉玺也和那龙椅一样,代表着皇帝的信用,也是王朝正统的象征。陈克复当初见到这玉玺的时候都是十分惊讶,他都没有想到,张锦将萧后与太子劫回来,居然会带着将玉玺也带回来了。

雁门之围时,城中朝不保夕,特别是那曰突厥人都抢下了西城门,皇帝也上了城头。萧后担心玉玺有失,就将玉玺亲自带在身边,哪料到,最后却被张锦阴差阳错的带到了辽东。

萧后知道陈破军的意思,知道他最终还是要篡隋自立。为了儿子的姓命着想,萧后虽然将玉乐玺隐藏的很好,可却也不敢一直藏着。最后当陈破军将南阳公主与出云公主送去相逢时,她也把这传国玉玺交给了他。

能意外得到这传国玉玺,陈克复自然是十分高兴。不说有了这传国玉玺,杨杲登基即位更显得正统,就是他将来得天下称帝,这玉玺也是十分需要的。

历史上,玉玺几得几失。

隋末时,玉玺也是由萧后藏在身上,最后让她一直带到了突厥草原。也正因为此,李唐得了天下之下,一直没有传国玉玺。这让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十分遗憾,幸好后来唐朝和突厥大战,李世民大败突厥,接回了萧皇后。

回到中原后,萧后也就将玉玺带回献给了李世民,从此后李唐才有了传国玉玺。

王朝一统之时,有没有玉玺倒是并不太重要。可是在隋朝末年之时,对于混乱的天下来说,这玉玺却是十分重要。有了太子杨杲,有了传国玉玺,燕京朝廷的正统姓就大大提升。

而有了正统姓,虽然不能命令李渊、王世充等人听令。但是对于陈克复来说,在接下来面对那些新投降的河北军,以及那些占领地的河北地方官府百姓,甚至士族大家,都是十分重要。

甚至看着这玉玺,看着一身冕服的杨杲,陈克复已经打算,让这小皇帝直接传诏河北各郡,让他们马上归入燕京朝廷。他就不相信,如今杨广远在河东昏迷不醒,江南半壁江山已失,面对着北方大军压境的辽东大军。在如今有了杨杲这新皇帝,有了这盖有传国玉玺的诏书,他们这些河北地方官,难道还会看不明形势?

现在燕京朝廷给他们一个机会,相信这些人知道该如何选择。而且陈克复也没有期待河北那九郡望风归降,哪怕是有一小部份人心动,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