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资金问题(2 / 2)

大国重工 齐橙 1764 字 1个月前

“的确如此,冯总真是太明白了!”陈纻竖起一个大拇指,由衷地赞道。

在此之前,祁瑞仓也曾向陈纻介绍过冯啸辰这个人,说他是个思想非常前卫、能力非常强的官员。但在陈纻心目中,觉得祁瑞仓或许是在往冯啸辰脸上贴金。在陈纻看来,祁瑞仓可以算是思想前卫的人,因为他是曾经在美国留学多年的。而冯啸辰作为一个本土官员,有能力或许是真的,要论思想有多前卫,那就不好说了。陈纻过去也接触过国内的官员,知道这些人视野狭窄,见识远不能与他这个留美博士相比。

刚才陈纻谈到风险投资,忍不住要向冯啸辰介绍一二,也是因为觉得冯啸辰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概念。谁曾想,冯啸辰非但知道风险投资这回事,还能说出美国资本市场青睐互联网企业,不看好工业企业,这可出乎陈纻的意料了。

“冯总说得对,目前美国的风险投资最看重的就是inter企业,在inter这个领域里,缺的只是idea,money根本不成问题。只要你有一个idea,哪怕是糟糕透顶,华尔街的那些银行家都会发了疯一样地给你投资,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回报率。而像我搞的这种工业项目,现在要融资真是难比登天。”陈纻郁闷地说道。

冯啸辰道:“没关系啊,美国人不投资,我们投。他们愿意把钱投到虚拟经济上去,那是他们的选择,我们可还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

陈纻道:“冯总,你可别小看你说的那个虚拟经济。我在美国的时候,和朋友一起讨论过,认为21世纪肯定是信息化的世纪,传统工业只能被边缘化。说句老实话,我现在都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学计算机了,否则回国来开个网络公司,再到美国去融资,随随便便就能够弄到几千万美元。”

“是吗?那陈博士是不是打算改行去搞互联网了?”冯啸辰用调侃的口吻问道。

“来不及了。”陈纻颇有一些懊丧地说道,“我毕竟不是学计算机的,很多技术问题都弄不明白。再说,学了这么久的海洋工程,我也的确舍不得放手。”

“那就好。相信我,不放手才是最好的选择。”冯啸辰说道。

有关互联网经济的前景,恐怕没有人比冯啸辰更清楚。时下,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已经开始建设,在未来几年内也会成为国内的传奇。再往后,bat会先后出现,并用短短十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三个庞然大物。在这个时期,投身互联网的确是充满机会的。但同时,冯啸辰也非常清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曾经倒下去多少“先烈”,许多名噪一时的网站在烧掉了数以亿计的资金之后,最终轰然倒地,留下一地的砖瓦碎片。

相比之下,在这个时候办一家有技术含量的实体企业,认认真真地经营上20年,所取得的成就不见得会亚于那些互联网精英。美国在1990年代逐渐转向虚拟经济,实行“去工业化”的策略,到新世纪便开始品尝到产业空心化的恶果了,以至于奥氏、川氏都在拼命叫嚷“制造业回归”。

冯啸辰当然不会去向陈纻说起这些后世的事情,他把头转向祁瑞仓,问道:“老祁,关于资金的问题,你们招商局是怎么考虑的。对于这样一家年利润近亿元的企业,你们难道连4000万的启动资金都解决不了吗?”

祁瑞仓叹了口气,说道:“小冯,实不相瞒,我们招商局对于陈纻的这个项目,已经开会讨论过很多回了,还专门请航运方面的专家来咨询过。大家都认为,办一家集装箱厂是非常有前途的,甚至于有人认为榆北振兴的希望就寄托在陈博士身上呢。”

“我可没这么大的能耐。”陈纻赶紧表示谦虚。

冯啸辰没接陈纻的话,而是继续对祁瑞仓说道:“那就对了,既然这么看好这家企业,区区4000万元的资金,你们也解决不了吗?”

“区区4000万?”祁瑞仓把脸皱成了一个苦瓜样,“小冯,榆北的经济状况如何,你又不是不知道。虽然说经过一年的调整,目前经济状况比过去已经大有好转,但企业的亏损面依然很大,财政资金用来补贴亏损企业都不够,各家银行经常要为亏损企业发放贷款以保证下岗人员的最低生活费支出。我们和银行联系过了,各家银行合起来,估计也就能够凑出1000万左右的资金,余下的3000万,现在可是一点着落都没有呢。”

“合着你说了半天,你们招商局只能解决1/4的费用,就这样的经济实力,你们也敢出去招商,这不是骗人吗?”冯啸辰笑呵呵地说道。

祁瑞仓把脖子一梗,说道:“怎么会是骗人呢?我们招商局的确解决不了4000万的资金,可架不住我有一个当总经理的同学啊。”

“当总经理的同学?”冯啸辰愕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祁瑞仓说的正是他自己。他笑着说道:“老祁,这可过分了,我啥时候说过能够帮你解决这么多资金的问题,这分明是你们榆北招商局自己的事情,可别赖到我身上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