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湾王家台海岸旁陡然升腾而起的一团团火球,似乎在回应南京办公室内的谈话,来自103师属炮兵团的尚安邦来回在12个炮位间奔走查看。
这位武昌起义时吴兆麟一手提拔起来,起义当夜用57毫米过山炮轰开张彪提督衙门的炮手如今已经是103警卫师炮兵旅副旅长兼2团团长。和其它师不同,103师是第一支建立炮兵旅编制的步兵师,并非杨秋和国防部多么照顾这支在北伐中立下最大功劳的部队,而是想借此试验炮兵旅这种大编制是否符合部队需要。
103师炮兵旅共2团6营编制,包括一个150榴弹炮营、1个105远程压制营、2个105榴弹炮营和2个160毫米重型迫击炮营,而现在他指挥的正是一个160重型迫击炮营。
160毫米迫击炮是5月才装备部队的新型远程重型压制力量,为何会出现这种大口径其实很简单,因为在迫击炮量产后,汉阳和重庆就相继研究加大口径实现迫击炮远程和重威力化,但在炮管制造和军队如何携带上一直没取得突破,杨秋得知后立刻将后世越战中大出风头的56式160毫米迫击炮图纸交给了重庆专门研究。
一开始由于缺乏无缝钢管挤压设备,重庆只能采用锻压的老办法,导致无需太高要求的炮管价格一直压不下来,直到年初当涂订购的美国无缝钢管设备开始投入生产后,重庆立刻订购了一批特质160炮管,采用挂胶轮胎和双马拖带,重量比原型稍重,拖带能力也比较差,但在目前道路和卡车制约严重的情况下并没太大问题,所以今年3月底被命名为震雷14款160重型迫击炮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
杨秋支持研制的理由更加简单,因为160毫米迫击炮的压制级别相当于150毫米榴弹炮,而且造价仅为日本38式150榴弹炮的五分之一,德国sfh13式150毫米榴弹炮的七分之一。除了精度和因为每次装弹都需要先放平炮管,打开连接口导致持续速度只能达到每分钟一发外,高达8300米的射程比明治38式150还要超出近2000米。只要想到日本造一门的钱自己却能造五门,威力和射程还略有超出,就让任何人欲罢不能。何况它还能弥补目前国内150榴弹炮制造速度慢的缺点。唯一遗憾因为国内没有光学瞄准仪制造能力,战前从德国订购了258套瞄准仪配件只到货了116套,已经无法继续得到补充。
震雷14式160迫击炮的装备,也意味着120毫米迫击炮将逐渐被下方至旅团,成为旅团的主要压制火力。
尚安邦此刻还不知道他指挥带领炮兵营打响了青岛大战的第一枪,他猫着腰气喘嘘嘘来回奔走的原因是因为这款迫击炮才装备,除了他和少数几位炮手在重庆实验时就跟随比较熟悉外,其余炮兵都没使用过,所以才边打边教防止意外。
几乎被树枝和成捆干草遮蔽的3号炮位内,迫击炮炮管被放平,上部炮管拉开后两位填弹手吃力的将一枚41公斤高爆弹慢慢推到底部,与此同时副炮手在底部塞入发射药包,等一切就绪后炮兵才将炮管连接起来慢慢竖起。
“发射!”
班长的口令声中,远比榴弹炮更小的炮口烟雾和火光中,炮弹划出一道肉眼可见的弧线越过山脊,消失在了视野中。而当海风吹散本就稀薄的硝烟,炮兵们冲出掩体的刹那,炮弹已经砸在了海滩上。41公斤铸铁炮弹的威力是惊人的,虽然细沙能起到缓冲作用,但炮弹炸开后半径30米内依然不可能有存活物体,一艘刚冲到半径内的日军冲锋舟连船带上面的十几个日本步兵喊都没喊就被冲击波掀翻入水死伤惨重。
“还没有找到敌人的炮兵阵地吗?”
面对苍翠幽深绵延不绝的山峦,护航舰队和神尾光臣的参谋全都摇了摇头,护航舰队上早早拉开炮衣等待命令的日军炮手更是傻眼,150重炮居然没有火光和浓烟就算藏在山坳里上空也该有浓烟啊?!
“气球,让侦察气球出发!”见到步兵被压制在岸边毫无还手之力,神尾光臣气得脸色铁青,但气球还没升空两架麻雀和一架海东青就让所有日本军官捂住了眼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