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采用后世比较可行的办法,沿用六部这个主要架构,形成以六部为主的实际内阁制度,但要在主要工作分配上更合理一些,官员的名称也不能变更,要是把户部尚书改成民政部长,不光我觉得别扭,官员也会糊涂。
皇帝当然是兼任实际的内阁总理,尚书等于部长,侍郎是副部长,下面还有司长,主要结构跟我在后世的时候看到的资料差不多;督察院的职责是监督各级官员,各部原职的给事中也全部调往督察院,组成了一支监察部队,相当于明朝时期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吧!
地方上的改革虽然现在无法在全国进行,但可以在京城周边地区进行试点,省级的管理架构完全可以照搬改革后的内阁制,能裁撤的官员一律裁撤掉,地区级别的官员也予以撤销,知县直接对省级长官负责,这样应该能达到简政高效的目的。
在民政方面,减轻人民负担被摆在了第一位,除了减免赋税之外,历年来百姓所欠下的赋税也都一笔勾销,虽然此举受益最大的还是那些大地主,但是普通百姓多少也能减轻一些负担,可以减缓农民起义大爆发的趋势。
自古以来,打破旧有的,创造全新的,都要经过一番争斗,当崇祯皇帝把思谋了很久的改革方案抛出来后,反对之声甚嚣尘上,似乎一下子形成了一个反对集团,以往力挺崇祯皇帝的李标、刘鸿训等主要官员,也都站在了反对的一面。
李标刘鸿训等官员反对的理由很充分,他们都是正经八百的士人出身,深受传统思想的熏陶,崇祯皇帝的改革已经触动了士人神经的底线,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臣以为是利国之举,既可以减轻国库的开支压力,又可以鞭策官吏热心政事,然,圣人之法不可废,如君非君,臣非臣,道何可寄?减免赋税是皇上体恤百姓,乃百姓之福,然,国之血脉不外乎赋税,赋税减免,国以何运转?”
内阁大学士钱龙锡一脸凝重的说着,他说完跪倒在地,希望崇祯皇帝三思而后行,他这么一带头,满朝文武全部跪倒在地,希望崇祯皇帝慎重决策。
如果我还是初到这个时代,刚刚替代原装的崇祯皇帝,那么文武百官给我来这么一手,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能妥协。
但是现在我已经兵权在握,以洗脑教材为纲领,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士兵,利用封建宗法和皇帝的号召力为链条,形成了一支如臂使指的铁拳。
我的处境已经这样了,左右都是放手一搏,所以要玩就要玩的痛快,不能临死的时候后悔,谁想阻碍我的脚步,我就会用这铁拳将其粉碎。
第三十二章 虽千万人 吾往矣
静,朝堂之上,钱龙锡发言过后,静的落根针都听的见。倒不是群臣不想接着发言,或者附和钱龙锡的言论,而是崇祯皇帝铁青的脸色,让官员们看出了苗头风向都不太对劲,这个当口,谁也不想让自己成为出头鸟。
“觉得朕今日之言如同钱大人所说的,都站出来。”我的声音自己听起来都觉得冷,相信下面的百官也不是傻子,察言观色不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嘛!
朝廷之中大部分都是东林党人,而东林党最拿手的就是风骨,听了崇祯皇帝这么说,包括刘鸿训在内,一下子站出来了十几个身居要位的官员,力挺钱龙锡,希望迫使崇祯皇帝收回成命。当然了,畏惧皇权的还是大多数,看到崇祯皇帝脸色不佳,为了脑袋上的乌纱,不得不原地立定。
我看着钱龙锡、刘鸿训等人,点了点头,“诸位爱卿心中有话说,但是朕却不想听,从现在起,诸位爱卿就长期休假吧!”我害怕这些人不懂休假的意思,再生出一点事端来,闹自裁,闹上调就不好了,马上补充道:“诸位爱卿的官职,俸禄朕都予以保留,等你们想清楚了,再回来跟朕说道说道。”这也算是停薪留职的变相版本吧!
我没有给刘鸿训等人说话的机会,当即宣布退朝。坐在书案后,我发现王承恩几次张口想说话,却都没有说出来,问道:“有什么话想说吗?”
王承恩激灵了一下,犹豫片刻才说道:“老奴……有些话想说,但又怕惹陛下不高兴,所以不知道该不该说。”
“想说什么就说吧!朕不会怪罪你的。”我知道王承恩对自己绝无贰心,他想说的话应该也是为我着想。
王承恩咳嗽了一声告罪后,才道:“陛下,刚才早朝的时候,老奴一直都在,陛下的话,大臣们的话,都听到了,老奴以为陛下太过心急,此举只会激化矛盾……。”王承恩凭直觉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着王承恩的话,我突然觉得像是在被老师训斥,越想越觉得自己太过鲁莽,以为手握兵权,就可以依为屏障,以此来展开心中的梦想和抱负,殊不知梦想固然重要,达成梦想的手腕更加重要。看来我还是太年轻了,毛嫩啊!不知道真正的崇祯皇帝是不是也犯这个毛病,所以才会落得凄惨下场。
王承恩说完,见崇祯皇帝脸色不佳,以为崇祯皇帝生气了,“老奴深知陛下一力想要中兴大明,可积重难返,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味的下猛药,只怕……。”
“你不会明白的。”
我摆摆手让王承恩出去,王承恩的话扰乱了我一直以来的思维,这点要不得。不错,我不懂的东西很多,做一个国家的领袖对我来说困难重重,但是这个位置选择了我,我只能选择要么做一个真正崇祯那样的人,一门心思的为帝国的中兴努力,要么做一个贪图享乐的昏君,什么发昏干什么,一定要赛过隋炀帝,不让陈后主。但是我是一个正常人,一个从二十一世纪跑到明末的正常人,重新有过一次生命总想干点与众不同的事情的人。
“启禀陛下,卢象升卢大人求见。”宫女进来看到崇祯皇帝望天发呆,愣了一下才通报。
我哦了一声,“让他进来吧!”
卢象升本来应该退朝之后就来见崇祯皇帝,可惜他被众多的官员给拦住了,众人都知道他是崇祯皇帝眼前的红人,因此都希望他能规劝一下崇祯皇帝,不要施行那不伦不类的改革。
卢象升好言安抚众人后,自己的内心也陷入矛盾之中,他得到崇祯皇帝的赏识,平步青云,对崇祯皇帝的忠诚毫无瑕疵,但是今天早朝,他也有点不理解崇祯皇帝的那些话。
作为一个进士出身的武官,卢象升的性子比较直,看事物也有独到的见解,崇祯皇帝颁布新政,裁撤内阁大学士,重组内阁,减免赋税,这些都是一个明君英主的决策,可他总觉得崇祯皇帝此举像是在跟天下官员作对,因为遭受最大损失的肯定是官员的利益,而官员则代表了一个很强大的利益集团,这些既得利益者会老实的实行崇祯皇帝的政策吗?答案是否定的。
“建斗,过来坐。”我招呼走进来的卢象升,“不必多礼了,坐吧!”
卢象升谢座后坐到了崇祯皇帝面前,“皇上,微臣……微臣来的时候,刘大人……。”受托来劝崇祯皇帝,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刘鸿训这个人,性子刚直,他认准的道理别人很难改变,这是个短处啊!为人不懂变通,做事会很难的,尤其是做大事。”想起刘鸿训在历史上的遭遇,我不禁有些感叹。
“建斗,这件事本来事先应该跟你和徐光启商量一下,这一点是朕疏忽了,如果建斗是来劝朕收回那些话,那建斗就不用说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道理建斗不会不明白。”
卢象升点点头,“微臣倒不是想要劝皇上改变主意,相信皇上既然决定这么做,一定有过深思熟虑,微臣只想说,皇上剑锋所指,微臣必定义无反顾。”心中虽然不理解崇祯皇帝的决策,但是他无条件的支持崇祯皇帝,这是一个臣子最起码的原则。
我听了卢象升的话,深受感动,这就是所谓的心腹跟嫡系吧!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建斗之言,深暖朕心啊!不错,朕是有过思虑,而且已经做好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成与败,朕都心甘情愿的去接受,但是朕相信,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干的好,即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从这一刻起,我不再是总想着跑路的后来人,而是真正的融入到了崇祯这副身体当中,承继他的志愿,中兴大明。道路不同,但是殊途同归,相信我会做的比他更好。
第三十三章 男二号闪亮登场
1629年八月的沈阳,英气勃勃的皇太极登上福陵眺望着远方,大玉儿在他身后随行,登上一百多级的台阶使这位美女的脸色已经微红,略带娇喘。
“那是为我们八旗子弟运送粮草的车队吧?”大玉儿的目光随着皇太极望去。
皇太极长出了一口气,并没有回答,他挽起大玉儿的手慢慢朝前走去,来到父亲努尔哈赤的陵前,默默的回想着父亲的一生。
古树参天,绿草如茵,大玉儿看着新落成的陵墓,楼台殿阁错落有致,金色的琉璃瓦在绿树的掩映下闪闪生辉,方城的后面是月牙形的宝城,宝城中最突出的宝顶,下面就是埋葬努尔哈赤和妻子叶赫那拉氏的地宫。
从福陵下来,皇太极握着大玉儿的手,柔润温软,但是却感觉不到某些女人矫揉造作时的那种慵懒,他很喜欢这个来自蒙古部落的女人,她那双颊的红晕使人联想起天边燃烧的红霞,秀眉亮眸之间,又隐隐的透露出刚毅之气。
皇太极使劲的握了一下大玉儿的手,然后松开,急促的马蹄声让他眉头微皱。一匹战马夹带着一声长嘶,沿着大道飞驰而来,马蹄犹如鼓点,眼看就要冲到了皇太极站立的地方。
随侍在皇太极身边的侍卫一个个惊惶失措,大玉儿更是惊呼起来,一名侍卫拔出腰刀奋力朝马匹掷去,可惜战马速度飞快,一掷落空。
相对于旁人的惊惶,皇太极仍然站在原地不动,脸色丝毫不变,冷冷的眼神盯着那匹狂奔的烈马,以及马上的人。
侍卫们飞跑到皇太极身前,试图用身体保护皇太极,大玉儿更是将手扬起,想要去阻拦战马。
说来奇怪,那马似乎被皇太极的目光所慑,在离皇太极只有三步远的地方骤然停住,高声嘶叫,前蹄飞扬。
呛人的尘土随风向前涌去,像是一团云雾包裹住了皇太极,侍卫们慌忙扑住战马,皇太极则冷眼看着摔倒在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