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5812 字 10天前

冯双礼和白文选率领人马,杀到了西堡司,因为在出兵之前,两人也打听过了,在西堡司里驻守的中华军只有三千多人,虽然西堡司也有城墙守护,但城墙极为简陋,大部份地段都只有一丈多高,几手徒手都可以爬上去,因此两人也信心十足,认为这一战是胜券在握了,这是大西军出滇之后的第一战,说什么也要打好。

但战斗一开始,情况就大大出乎两人的意料之外,中华军将兵力分散在城墙上,完全以火枪射击,大西军还没有靠近城墙,就被打得伤死无数,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被中华军击退了回来。

冯双礼和白文选互相看了一眼,对这样的场景,两人似乎还有些印像,而一些陈年旧事,也慢慢在两人的头脑中回忆起来。

其实大西军以前也和中华军交手过几次,那还是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年初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商毅才是刚刚暂露头角,中华军也还在创使阶段,名称还是叫商家军,而且还没有占领浙江省,只有山东穆陵关这一块地盘。

商毅是奉明朝的命令,从山东南下湖广,平定张献忠的叛乱,双方在湖广交战数次,但当时中华军就是以火枪为主要的武器,虽然当时大部份还是用的火绳枪,但使用线型阵,以密集的火力远程打击对手的战术,也让张献忠吃了不少苦头,结果被中华军打得狼狈逃窜,从湖北一直逃到湖南,十几万大军被打得不足万人,最后一直躲进深山里,中华军还不停手,幸好是当时明朝又调中华军去打李自成,这样张献忠才侥幸逃脱,而李定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归顺了商毅,从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虽然当然和中华军交过战的大西军士兵已经没剩下几个了,但冯双礼、白文选当时就己经跟着张献忠干了,因此和中华军的几次交战,也是全程跟下来,只不过这一晃过去了七八年的时间,中间又发生了不少事情,两人也渐渐淡忘了,当然这些年来,李定国随中华军东征西杀,名声鹊起,几乎是天下皆知其姓名,大西军虽然在云南偏远,也隐约听到过一些,但因为互无来往,因此也没有太留意。

而现在双方再次交锋,那时的记忆才又都重新被翻了出来,两人都记得,当时中华军的火枪就十分犀利,一排一排的射击,火力又密集又连续,大西军的士兵几乎无法冲到中华军的近前,因此也给两人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而现在看起来,中华军的火力比当时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来这一次的对手,可不好对付。

虽然说这个时候的大西军要比张献忠那个时候强得多,但仍然是一支纯冷兵器的军队,面对着中华军这样后近代的军队,当然不对手,结果大西军连续向西堡司发动了三次进攻,都被中华军以猛烈的火力击退,而且连城墙都没有碰着,而人马损失,己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余人。

两人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是该继续进攻,还是撤退,但就在这时,从战场的一侧杀来了一支骑兵部队,原来是十二军的骑兵师派来了一支骑兵团増援西堡司。

虽然一个骑兵团只有二千七百多人,但骑兵对步兵天生都有优势,再加上中华军的骑兵也都配有火枪,因此就算是步军布好了方阵防守也没有用,只能给中华军当靶子。

因此中华军的骑兵还没有冲到大西军的近前,就先是一阵火枪射击,打倒了一排大西军的士兵,而大西军的士兵刚才进攻西堡司时,在中华军的火枪上大吃了不少苦头,心存恐惧,而见中华军的骑兵居然也配有火枪,那里还敢再交战下去,立刻纷纷败逃,白文选和冯双礼也收陇不住,当然两人也知道,这一战是肯定打不赢的,也就将败就败,率军逃离了战场。

而这时西堡司里的中华军也杀城来,随后追杀了一阵,中华军大获全胜,歼灭了大西军近四千人,另外还俘虏了一千畲人,这也是中华军入贵以来,第一场歼灭超过了俘虏的战斗。

随后中华军又退回西堡司驻守,第二天罗远斌率领大军赶到,中华军合兵之后,立刻向普安州进发,主动来与大西军决战。

白文选和冯双礼败阵之后,回到了普安州,向孙可望报告了与中华军交战的情况,并且也着重说明,中华军的火器更胜当年。

当年的战斗,孙可望也是亲身经历的,对中华军的密集火力,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当然只要是和中华军交过战的军队,就不可能印像不深,因此孙可望对两人的讲说并不怀疑,而且在出兵之前,孙可望等人对中华军也作过一些调查,知道中华军的一些战术特点,另外也知道,李定国现在确实在中华军里干活,而且据说还混得相当不错,是什么军区司令员,大约相当于明朝挂将军总兵,不过一来是兄弟分别的时间太久,而这一次进攻川黥,并没有李定国带队,因此孙可望等人也把李定国是敌对势力的情况无视掉了。

大酉军是一支纯冷兵器的军队,只有极少数量的火炮和鸟铳,但基本都是摆设,很少在战场上使用,不过现在的大西军手里,也有一张王牌,这也是这次大西军敢于从云南出兵,迎战中华军的底气所在,而且孙可望也相信,凭着这张王牌,大西军是有希望战胜中华军的,不过仅靠自己这一部人马与中华军去硬拼,孙可望显然不会干,因此他也立刻派人赶到安龙,请刘文秀和艾能奇立刻率军赶到普安州来,和自己合兵,迎战中华军,虽然这时孙可望对刘文秀和艾能奇都有些意见,但毕竟是大敌当前,兄弟之间的私怨都放在一边。

本来按计刬,刘文秀和艾能奇应该占据安南卫,和普安州呈犄角之势,但现在要集中兵力,迎战中华军,因此孙可望也认为,刘文秀和艾能奇没有必要再去安南卫驻守,应该赶快赶来与自己合兵。

孙可望对刘文秀、艾能奇有意见,但刘文秀、艾能奇到并没有什么想法,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并没有向朱由榔讨封,是朱由榔主动要封自己为王,而且也同时封了孙可望,大家本来就是平起平坐,谁也没有高过谁,因化也没有多想,接到了孙可望的信之后,两人也立刻辞别了永历朝廷,率军赶到了普安州。

而就在这时,罗远斌也带领着第二、十二军,进驻了安南卫,双方的距离不足百里。

孙可望立刻下令,三人一起率领大军出击,赶到普安州和安南卫之间的新兴所驻扎。

新兴所离安南卫只有四十多里的距离,而且大西军居然是主动找了上来,这在中华军入贵作战以后,还是第一次遇到敢主动来和自己叫板的对手,因此全军上下也都十分兴奋,希望大西军不要让自己失望,这一次能够痛痛快快的打一场。

而敌人找上门来,中华军当然也不能示弱,罗远斌也下令全军出击,在安南卫以西二十里的沙子岒驻扎,双方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八三章 大西军出战(三)

就在中华军进驻沙子岭的时候,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三人也率领大西军,到了江西坡驻扎,双方大营相距只有十余里的距离,大战几乎一触即发。

这一次出战,大西军出动了七万四千人,其中刘文秀、艾能奇所带的人马几乎全部出战,在西堡司一战中,孙可望部损失了五千多人马,而刘文秀、艾能奇却丝毫未伤,因此孙可望留了一手,安排了两万人马,驻守普安州等地,这样一来这一战的主力就成刘文秀、艾能奇部。

虽然手里把有王牌,但通过白文选、冯双礼的回报,孙可望也知道,中华军的战斗力决不可小视,这一战就是获胜,也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因为这次出战的人马以刘文秀、艾能奇部较多,那么损失也必然以他们两部为重,但三人都率军参战,功劳却是一样的,因此这也是一箭双雕。

不过孙可望这样的布置也说得过去,因此后方要地,也确实要留一部份人马驻守,而且普安州本来就是孙可望的驻地,留孙可望的人马驻守,也十分合理,刘文秀和艾能奇也说不出什么来,当然他们也对明天一战充满了信心,因为手里有这一张王牌可打,这一点两人和孙可望的想法到是一样的。

于是就在当天晚上,孙可望以永历朝廷秦王的名议,向中华军发来了一份战书,约定中华军明天一早亮全队,决一死战,并问中华军敢不敢应战。

虽然中华军也打过不少野战、会战,但像这样收到敌人的下书挑战,这在中华军的历史并不多,似乎还是第一次,当然在中国进入战国时代之后,这种堂堂正正的作战模式也不多见了,大部份都是偷袭、遭遇战,那怕是会战,大多也是双方都默认好一个战场,然后开打。

因此罗远斌接到了孙可望的挑战书之后,也觉得十分好笑,但还是马上把主要的将领招集起来,开会讨论,当然迎战是肯定的,只是这一仗该怎么打。

罗远斌首先将孙可望的挑战书出示给众人,道:“这个孙可望,到是有点意思,居然还下来一份战书!”

副司令员王信也道:“答应他就是了,虽然来不及布置防线,但这种两军对圆列阵的战术,对我们是有利的,而且从兵力上看,我们也不处劣势!”

这次中华军出动的是第二军和第十二军,共计有二个师、三个旅,一个骑兵师,不过留下了一个旅守卫后方的其他地区,目前的总兵力为步兵约三万六千余人,骑兵八千余人,尽管在人数上少于大西军,但综合比较起来,中华军绝对占着优势,毕竟大西军的战斗力,不可能比清军更强吧,而且这种双方排好阵式,然后开打的模式,也确实有利于中华军发挥火力上的优势,因此众将也都认为这一战确实是胜券在握。

第二军长吴礼林道:“既然孙可望一心想送给我们一份大礼,如果我们不收下,岂不是太辜负了他这一片好心吗!”

其他几名主要军官听了,也都不禁大笑起来。

参谋长刘伯涛却摇了摇头,道:“我看我们还是不要大意,孙可望也不傻,七年多以前我们就交过手,而且几天以前,我们刚刚在西堡司教训了他们一下,孙可望不可能不清楚我们的战斗力,现在他还敢主动向我们挑战,必然是有他的道理!”

这一番话说得其他人也都频频点头,罗远斌想了一想道:“刘参谋长说的有道理,我想孙可望敢于向我们挑战,不外两点,一是他有比我们更好,或者说和我们大体相当的武器,不过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否则在西堡司就该拿出来了,第二种就是他另有阴谋诡计,明天的决战只是晃子,另有其他目标!”

王信道:“还能有什么目标,要去偷袭南安卫吗,在那里有一个旅驻守,大西军根本不可能攻的下来,除了南安卫以外,其他的地方就算是被大西军偷袭得手,也不重要,总不至于去偷袭贵阳吧,而且如果大西军有动向,我们的侦察兵也不可能一点查觉都没有,再者说了,孙可望就不怕我们乘势进取普安州,然后杀进云南吗,我看我们不必去管大西军有什么计划,以我为主,攻其必守之地,就算大西军有别的诡计,也不得不收兵!”

刘伯涛点了点头,道:“这到也对,不过我到是还有一个计划,说着,他指着地图,道:“你们看这里!”

————————————

第二天,双方果然如约出兵,相距大约六百余步,各自排好了阵式,其实在这个距离上,中华军的中重型火炮,和霹雳火箭都够得上射程,大西军还是以七年多以前做标准来衡量中华军,如果换了是清军,至少会拉开八百到一千步以外,当然这时的清军己经普遍装配了望远镜,而大西军却还没有几架,如果拉大到一千步以外,根本就看不清战场上的情况了。

因此罗远斌和中华军的众将也都认为这一战其实是胜劵在握了,不过罗远斌想看一看,大西军敢向中华军发动挑战,是不是真有什么特殊的手段。

另外罗远斌也是惯彻商毅的思想,给大西军一个沉重的打击,迫使大西军接受南京政府的条件投降,争取能够和平解决云南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对大西军进行远程的轰击,那么大西军就可能立刻从战场撤退,这样中华军虽然能够取胜,但对大西军的打击力度有限,未必能让大西军知道痛,因此罗远斌也希望,让大西军先攻上来,等被中华军打得损失惨重之后,在中华军向大西军发动反击的时候,再使用远程打击。

大西军排出的,仍然是一个五方阵,全军列成五个四方型,周围四个略小,中间的方阵稍大,而是在方阵的边缘,有许多旗帜,让人看不清方阵里的内容,只能看见在中央立起了一座高台吊斗,显然就是指挥者的位置,五方阵的特点就是兵力分布匀均,全阵平衡,没有明显的弱点,但缺点是移动不便,另幺布阵需要时间,当愁在这种两军打开架子再动手的场合,到是很适合用五方阵。

而中华军仍然是采用的线型纵队列阵,横向展开达到一千余步,虽然这布阵的战斗经历得并不多,但中华军平时的训练中可并没有少练这种战术,因为这是进入火器时代之后,最基本的战术之一。

虽然中华军排出的是线型阵,但采用的并不是传统的三段射击战术,但实际是以营为战斗单位,一个营又按连的编制分成四个小战斗单位,全连排成五行纵队,第一排以单跪的姿式,进行自由自由,后四排又分为前后两批,前二排釆用原地站立姿式,轮流射击,后二排垫高一尺,实际是进行双排火力射击,毎个连纵队之间,空出一条通道的距离,而士兵在射击完之后,并不是前后换位,而是统一方向,从一侧绕行让出射击位置。

这是因为追求密集火力,要求士兵之间的站位紧凑,但前后换位就容易产生混乱,因此釆用向一侧德行的方式,就可以避免混乱,另外在射击时,全营的四个连也并不是一起射击,而是交错射击,即第一、三位的连纵队首先射击,再是第二、四位的连纵队射击,周而复始,另外在射击方向上,也不是向正前方射击,而是稍遍斜一点,两个连纵队形成交叉火力的射击,而在连纵队的空隙中,布置火炮。

这一套战术当然不是商毅创造,而是山寨另一时空里一百年以后的天才军事家,腓特烈二世发明的火枪战术阵型,当然商毅也做了一定的修改,而且现在中华军使用的火枪性能,和腓特烈二世那个时代差不多,因此这一套战术也完全能够适用现在的中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