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间(2 / 2)

姜姬 多木木多 2621 字 11天前

所以直到现在,她都盘算着要把钱省着花,花在最要紧的时候。

那就是现在了。

而这个人手,她也看好了。

她觉得凤凰台下现在这些士子就很不错。

因为说客其实并不需要让他知道他在做什么,让他以为他在做什么就行。

比如,认为凤凰台上没有英主,安乐公主牝鸡司晨的士子,肯定都愿意往外走,寻找英主。

但哪一边是英主,这个就各花入各眼了。

清高坚贞一点的,不会认同云青兰;不拘一格,认为强者为王的,可能会愿意去助云青兰一臂之力。

她从之前就一直放纵凤凰台下的文会,直到之前她让王姻搭桥送各路士子进凤凰台,就是为了慢慢影响这些士子,从中选中合适的说客。

白哥与风迎燕都在不知不觉中替她选出了一部分人。

认同白哥的,肯定是往义军那里走,不会去河谷;

风迎燕赏识的又更想再观望一番,他们中间更容易出现愿意去河谷的人。

从这些人中,选中的激进派,狂热派,正是她需要的说客。

现在问题是人选有了,可为了更准确的使用他们,就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引领着他们去该去的地方,找到该找到的人,说出该说的话。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本心,是真心真意认为自己在为天下人谋福利,是在追随英主。

他们就不会被人看穿。

龚香和王姻听她说完,各自陷入沉思。

“我需要的人必定要胆大包天才行。所以他们势必都会走你的路子进宫来亲眼看一看,我这个安乐公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姜姬对王姻说。

王姻默默点头:“公主英明睿智。”

龚香:“公主现在可有人选了?”

姜姬拿出名单,“白哥那里的人反倒没有风迎燕的人多。”守规矩的没有不守规矩的人多,现在一门心思盼着义军获胜的人比盼着云青兰回来的人要少。

也就是说,在凤凰台底下,云青兰的名声比义军反倒更好一点。

这个真有点叫姜姬想不通。

龚香见到名单后,感叹:“乱世显英杰。”

他解释给她听,说这其实不奇怪。实在是这一任皇帝早就让凤凰台下的人失望了。皇权旁落,权臣辈出。凤凰台下的人对权臣的印象比对无能的皇帝更好。

他们对义军一无所知,对云青兰倒是还算熟悉。所以他们都认为,如果一定要在义军和云青兰中间选一个的话,云青兰更好。

就算加上安乐公主,云青兰的形象也比公主更鲜明。

因为一个女人当皇帝,接下来的事让人没办法去想像。

换成一个男人,大家就熟了,就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事了。

哪怕是坏结果,已知的坏结果也比未知的坏结果更好。

没人知道安乐公主接下来会做什么。哪怕他们猜到安乐公主想当皇帝,可当上面是个女帝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他们更无法想像。

所以凤凰台下的文会不管开上多少次,都是从三个坏结果中选一个可以讨论得下去的继续讨论。

若安乐公主登基,那还是大梁吗?

公主若是嫁人,大梁会改姓吗?

如果公主当皇帝,天下不认,各城各世家不来臣服怎么办?

公主是有许多兵马,但这些兵马真能把天下打下来?

未必吧?

讨论到这里,就没办法再往下设想了。

确实安乐公主到现在都做得很好,可没人认为她能一直做得这么好。

换一个人选,如果是义军呢?

义军有三股,李、包、伍。异日他们真的打败云贼,进入凤凰台,这三家谁为首?谁登龙位?

只怕到时又是三家混战,天下难安。

再换一个,云青兰呢?

首先,云青兰的性情他们已经知道了,为人量小,少智,唯勇之一字可取。

可如果是他的话,反而是最简单的。

首先皇位不会再有争议了;

其次,一个量小又少智的皇帝也不是那么难侍候,各家的典籍中不少类似的皇帝。

最后,他是一个男人。

所以,除掉一些因素,单纯以三方势力来说,云青兰是公认的最好侍候的一个胜利者。

姜姬听完就懂了。凤凰台下的人也真是什么都敢去议,他们这是把“皇帝”给放在秤上一一秤量,最后秤出一个最合适的。

虽然过于理想化了,但也不失智慧。

生存的智慧。

如果让他们来决定皇帝人选,最后当选的说不定还真是云青兰。

因为这个“皇帝”他们最熟,也最好应付。

龚香:“但此计可行!”

这种间人,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公主没有提出之前,他也想不到。公主会这样挑选说客。

可再仔细推演一番后就会发现,这类说客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

王姻也点头,“公主此计高绝,当行!”

姜姬见这二人都说好了,就道:“那就照这样去做吧。”

真正动手的肯定不能是姜姬。

连王姻都不敢出面,他只得七转八绕的寻到这些人的亲友身上,想方设法送出一笔“外财”。

为了刺激这些人有反应,姜姬也做了一场戏,特意大腹便便的出来,与风迎燕在殿中交谈,再亲自送他出来,好叫在阶下等候风迎燕的士子们看到她的肚子。

风迎燕出宫途中就被人拦了,他并不介意公主有子,可别人介意!他平时颇为追捧安乐公主,称其有帝王之才,结果当街被人逼问“何曾见帝王大肚?”

气得风迎燕拔剑与人相斗。

闹市街上,著名的灵武公子为安乐公主冲冠一怒。这下连姜姬肚子里的孩子的来历都成谜了。

得了财资的那些义士很快就一次激烈的文会后,纷纷出走,不知去向。

广御宫中,姜姬抚着肚子说:“让马商注意些,盯准了,看这些人到了哪里,又要去哪一家。”

王姻道:“是,奴奴这就交待下去。”

此时侍人过来道:“公主,风迎燕求见。”

王姻询问地看向姜姬。

“让他进来吧。”她道,“他应该是猜出来了。”

不然何必当街争斗?

这就是在替她浇油添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