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2 / 2)

跃马大唐 大苹果 3514 字 9天前

王源道:“这么说,朝中有大事发生了?”

杨钊道:“当然,正是来找你说这件事,你脑子灵,帮着分析分析。”

王源笑道:“度支郎折煞我了,大伙儿一起参谋参谋便是,让我猜猜朝中出了什么大事?是不是安禄山闹的厉害,李适之要倒台了?”

杨钊哈哈一笑道:“说起来似乎不可思议,本来我们以为李适之这一次定难躲过此劫,特别是在席建侯死无对证之后,安禄山定然会不肯罢休。而且王鉷和杨慎矜等人也上书弹劾,在两大势力的夹击之下,今日早朝之上你猜发生了什么?”

王源道:“什么?”

“陛下居然只是申斥了李适之一顿,罚了一年俸禄,告诫他以后行事要拿证据,不得捕风捉影,就此了事。”

王源愕然道:“就这么就了结了?”

“啊,可不就了结了么?”

王源沉吟半晌道:“李林甫什么态度?”

杨钊道:“还能有什么态度?下朝之后怒气冲冲很不高兴,别说他了,我也很不高兴。李适之不倒,我举荐章仇兼琼入户部之事岂非遥遥无期?那裴宽和李适之坚决不允此事,我也没什么办法。”

王源默然无语,靠着别人倒台让自己人上位,虽然不太地道,但这便是朝堂之中的通行法则;你不下我便不能上,僧多粥少,要职就这么几个,情况就是这么简单。

“我就弄不明白陛下的心思,为何在这样的情形下还会报李适之,这岂非难以说通?”杨钊道。

王源想了想道:“陛下的心思当然猜不透,不过此事要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倒是不难理解。夫人该记得,前几日我曾跟你说过,我说李适之这次未必便会倒台,当时夫人还不太相信,现在果然如我所料了。”

秦国夫人点头道:“正因如此,我才建议堂兄来找你分析分析,我也很意外居然被你说中。”

杨钊不满道:“王小兄,这便是你的不是了,你既早有这般判断,为何不跟我说说?”

王源笑道:“你当时认定李适之会倒台,我跟你说你会信么?再说了我也没十分的把握,也不宜多言。”

杨钊道:“那你现在可以告诉我这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王源点头道:“我便试着分析一番,若是有谬误之处,还望指出来,咱们共同参详。”

杨钊点头答应,秦国夫人吩咐上热茶点心摆上,屏退众人后静听王源说话。

第163章 坐论

斟酌了片刻措辞之后,王源缓缓开口道:“杨度支,夫人,在分析此事之前,我可否问一问对于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情的两位是如何看待的。”

杨钊道:“但问无妨,哪一件事。”

王源点头道:“两位当还记得年初闹得纷纷扬扬的韦坚和皇甫惟明的大案吧?那应该是我大唐近年来最为轰动的一件事了,对于韦坚和皇甫惟明最终被杀,不知你们是否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杨钊皱眉点头道:“那件事确实让人吃惊,本以为不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可偏偏就发生了。韦氏乃大唐望族,皇甫惟明也是边镇名将,不料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甚至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王源道:“度支郎在陛下身边常伴,当对此事有所了解,未知陛下当时是何想法。据我个人推度,若无陛下默许,李林甫绝不敢这么做。”

杨钊仰头回想片刻道:“韦坚和皇甫惟明的案子发生之后,陛下有一段时间是怒骂两人不忠的,不过后来贬斥了两人之后便在没骂过。直到李林甫王鉷等人再次发起重审此案的奏议,那也是因为韦坚的两位兄弟太过愚蠢,居然在韦坚被贬之后力图翻案,这才给两人带来杀身之祸。若说默许的话,陛下肯定是默许了的,否则李林甫怎会有如此胆量绝杀二人。”

王源道:“但不知得知两人死讯之后,陛下有何表示?”

杨钊想了想道:“陛下那几日似乎有些沉默,但似乎也好想松了口气一般,总之情绪有些复杂,我也弄不清陛下心中到底如何想的。”

王源缓缓点头,想了想再问道:“度支郎,以你之见,韦坚和皇甫惟明之死是他们真的有谋废立之举,还是根本就是冤枉的?”

杨钊慎重的想了想道:“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韦坚和皇甫惟明是太子私人,很难说他们那一次密会没有目的。但似乎又稍显勉强。只是无论如何,这件事被李林甫抓到把柄,岂非正好给了他机会。李林甫与太子不睦早已不是秘密,这正是他打击太子的一个机会。”

王源吁了口气道:“多谢度支郎,度支郎这么一说,那件事便明明白白了。李林甫对付韦坚和皇甫惟明,其目的却是打击太子。而陛下的态度却耐人寻味,并未因此便轻易牵扯太子,但为了照顾李林甫的颜面,便将韦坚和皇甫惟明贬斥了事。此事本可平息,但因韦氏兄弟意图翻案,李林甫本就对这样的处置不满,于是借机重审,让百官给陛下施加压力,并竭力再次拉出太子来。在此情形下太子不得已黜太子妃韦氏,与韦氏家族断绝关系以自保,而陛下也不得不默许李林甫杀了韦坚和皇甫惟明二人,借以将此事平息。这样理解不知有无谬误。”

杨钊和秦国夫人面色紧张,相互对视之后均微微点头。

杨钊道:“好像正是如此,大致无谬。”

王源道:“那么通过这件事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陛下其实是维护太子的,即便李林甫抓到了太子和韦坚皇甫惟明等人亲近的证据,陛下还是竭力的将太子排除在漩涡之外加以保护,可见陛下并没有想按照李林甫的想法重新考虑太子的人选。”

杨钊点头道:“正是,我见过太子觐见陛下数次,陛下表面上对太子不假辞色,但却并非如此。有一日陛下喝了些酒,太子觐见离去之后,我听到陛下对高力士说:我儿敦厚,虽无进取之才,但守成有余,当不误我大唐社稷。当时我被屏退在帐外,太子离开时我正好进去,便听到了这一句。”

王源微笑道:“这就是了,陛下心里定是认为李林甫指控的韦坚等人欲谋废立之事即便有,太子也不可能参与。再加上太子快刀斩乱麻出韦氏以表清白,更是让陛下坚定了维护他的信心,所以才没有被牵扯太多。”

杨钊忽道:“王兄弟对太子怎么看?太子当真是敦厚之人么?”

王源呵呵笑道:“杨度支问我这个问题,我却是难以回答了,我可没和太子见过面打过交道。”

杨钊微笑道:“这可是托词了,未见面便无法回答么?刚才你分析的这件案子你又何曾亲历?不是照样分析的丝丝入扣?”

王源哈哈笑道:“度支郎对太子自有判断,又为何非要逼着我说呢?太子的行为不是说明了一切么?大家心照不宣便是。”

杨钊抚须呵呵而笑,连连点头。

秦国夫人站起身来伸出纤手为王源加了半杯热水,笑道:“王学士说的结论只是其一,那么其二其三呢?我今日还是第一次听王学士分析这些事情,听的颇为入神呢。”

王源半起身致谢,继续道:“此事得出的第二个结论便是,在陛下心中对李林甫的看法想必是极为复杂。李林甫一直是陛下倚重之人,他也确实对陛下忠心耿耿。但是陛下不得不默许他杀了韦坚和皇甫惟明之后,我想陛下心里必然会有所警醒。陛下善于平衡之术,但李林甫显然打破了这种平衡。恕我妄度陛下心理,陛下背地里定然对李林甫多了一番考量。”

杨钊微微点头道:“很多人也觉得那件事李林甫做的太过决绝,诛杀韦坚和皇甫惟明太过突然,让所有人都心生惧怕。说句老实话,本来我对李林甫还算倚重,也想借他之力有所发展,但这件事之后,我觉得我该敬而远之了。”

秦国夫人忽道:“如果陛下真的对李林甫心怀不满的话,难道李林甫不知道他的行为会招致陛下厌恶么?但他为何还要这么做?岂非是愚蠢透顶?”

王源道:“夫人这话问到点子上了,李林甫老谋深算,这么蠢的事情自然是不肯做的。只可惜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觉得不能在等下去了。陛下春秋六十有一,虽然身体康健,但谁能保证万全?若是陛下一旦撒手归天,大唐社稷将交于太子之手,然则李林甫该怎么办?他自始至终主张立寿王为太子,一旦太子即位,第一个死的便是他李林甫。所以他不能在等下去了,即便激进了些,他也要尽快的解决太子替换的事情,这是他的头等大事。”

秦国夫人恍然道:“原来如此,而且太子羽翼越来越丰满,韦坚裴宽皇甫惟明这些重臣都是太子的人,李适之也迟早会投入太子麾下,这也许也是他不得不激进而为的原因。因为越是等待,扳倒太子的机会便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