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都住手,你们干什么?还不给我住手!”李瑁气急败坏地叫道。
李光弼也连声道:“都给我收了兵刃,这是作甚?怀仁可汗,叫你的人收了兵刃,我们是来商议大事的,可不是来火拼的。”
骨力裴罗端坐不动,见大唐士兵收了兵刃后也微微摆了摆手道:“乞扎纳力,还不让兄弟们收了兵刃?”
那名叫乞扎纳力的将领这才回刀入鞘,身后的回纥武士们也都收回了兵刃。
郭子仪沉声道:“寿王殿下,李将军,他们提出的这个条件决不能答应。我大唐的土地一寸也不能让胡人占了去。很明显他们是想要借机吞我土地城池,此事决不能让他们得逞。”
骨力裴罗面带冷笑道:“郭将军,本汗敬你三分,但你可不要信口雌黄。我等是为了你们大唐着想,愿意派出回纥勇士助你们平叛,你却误会了我们的好意。”
郭子仪怒道:“这样的好意不要也罢。”
骨力裴罗尚未回话,却听李瑁冷冷开口道:“郭将军,今日你太放肆了。莫忘了,本王才是全权和回纥人商谈的使者,而不是你郭子仪。本王尚未决断,你倒是替本王做起主来了。”
郭子仪愕然道:“不是,殿下难道看不出来这是回纥人的手段么?咱们不能上当啊。”
李瑁怫然道:“天底下只有你最聪明么?别人都是傻瓜瞎子聋子?你的想法太过偏激,本王倒是认为,在目前我大唐拿不出雇兵费用的前提之下,这个提议倒是可行的。”
郭子仪惊愕道:“殿下,万万不可啊,丰州和受降城一落入胡人之手,那便怎也不会回来了。这是他们的诡计啊。”
“住口,怎会如此?先做抵押,将来用钱赎回来便是。”李瑁不已为意的道。
“殿下,丰州和受降城可是几十年来无数大唐将士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才守住的边境重镇啊。失去了两处城池,那便门户大开了。殿下万万三思啊。”郭子仪高声叫道。
李瑁皱眉不理,郭子仪转向李光弼道:“李将军,殿下不知军事,不明白这两座城池的重要性,你是知道的,你快劝劝殿下。万万不能答应啊。”
李光弼咂嘴道:“郭老弟,不要这样。这只是权宜之计,不过暂时抵押罢了。人家又不是不还给我们。”
郭子仪惊愕道:“真难以相信,你竟然也说这样的话。你我可都是大唐的重臣和将领啊,我们岂能将土地城池拱手想让?”
李瑁怒道:“郭子仪,你太放肆了,谁将土地城池拱手想让了?不过是解燃眉之急罢了。为了借兵平叛,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郭子仪面如死灰,喃喃摇头道:“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殿下,你为了你自己的目的已经不顾一切了。本来我是同意李光弼和我说的那件事的,没想到你要牺牲我大唐的土地和城池为代价达到你的目的,这是绝对不成的。不成,这件事我绝不同意,此事我要立刻上奏陛下,告知朝廷。朝廷和陛下也绝不会同意你们这么干的。”
郭子仪说罢起身抬脚便走。李瑁沉声喝道:“郭子仪,你到哪里去?”
郭子仪拱手道:“卑职要回灵州,卑职要上奏朝廷。”
李瑁一惊,看了一眼李光弼。李光弼面沉如水,冷声道:“郭老弟,莫冲动,此事从长计议。”
郭子仪举步朝衙门大堂外行去,口中道:“此事无可计议,除非你们立刻拒绝他们的要求。”
李光弼冷声喝道:“郭老弟,你知道你在干什么么?你这是在意气用事。”
郭子仪停步高声道:“我承认我是个意气用事之人,我郭子仪从小就立下志向,要为朝廷戍守边疆,不教我大唐一寸土地沦落蛮夷的践踏。这么多年来,我坚守我的诺言,凡我能力所及,我定不让胡人夺我寸土之地,掳我一名百姓。然而现在倒好,我倒要眼睁睁的看着你们将城池和土地拱手相送,我岂能坐视?”
李光弼冷声道:“你当真要如此么?”
郭子仪道:“李将军,你若和我还有一点点交情的话,便请不要阻拦我。”
李光弼叹息一声,沉声喝道:“来人,拿下郭子仪。”
郭子仪愕然一怔,叫道:“什么?”
“拿下郭子仪!”李光弼大声喝令,十几名呆若木鸡的唐军卫士如梦初醒,忙冲上前来,要拿郭子仪。
郭子仪手扶腰间剑柄沉声喝道:“谁敢!”
李光弼喝道:“郭子仪,你今日若是反抗,便是犯上作乱。我奉寿王殿下的命令,凡是对借兵事宜加以阻挠者,一律缉拿,违抗者视同犯上作乱。”
李瑁在旁也冷声道:“李光弼所言不错,但奉的不是我的命令,而是陛下的圣旨。父皇来时有口谕,凡阻挠借兵事宜的,一律缉拿关押。郭子仪,你今日之行便是阻挠借兵之事,拿下你也是应该的。”
郭子仪呆立良久,忽然长叹一声,伸手抽出腰间长剑掷于地上,伸手对一旁的十几名卫士道:“来吧,绑了我便是。”
十几名卫士上前绑了郭子仪,推了他出门去。郭子仪临去时站在门口道:“寿王殿下,李光弼李大帅,你们会后悔的。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李瑁喝道:“带他走,还在这里胡言乱语,当真气煞我也。”
士兵们推着五花大绑的郭子仪出衙门大堂而去。
第922章 破局(五)
夜色如墨,寂静而深沉。自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之后,天气鲜有放晴之时,这段时间风大云厚天气异常的阴寒。在这种天气下生活的人,心情也颇为压抑。
成都南城王宅二进的书房内,如豆的灯光之下,王源坐在桌案旁捧书而读。当然,王源的目的并非读书,他只是想在书房之中静一静,整理一下纷繁的思绪而已。
今天白天发生的事情,让王源的心情很不开心。然而王源也甚是无奈,毕竟在这件事上百官只有举荐之责,而无决断之权。立太子的决定权还在玄宗手中。想当年李林甫权势熏天,不也在太子的人选上毫无办法么?即便是他无数次公开的表明寿王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故意喊话给玄宗听,玄宗也是充耳不闻。
捧着书坐在书房里想了许久,王源也想通了。今日玄宗所为,这是在竭力守住他最后的防线。在玄宗看来,自己已经是他的皇权的最大威胁,在立太子之事上,是玄宗最后的希望和底线。玄宗当然不容许在他之后的继位者也被控制在自己手里,所以他是无论如何也要提出反对意见的。即便今日没有颜真卿等人的那些举动,到最后玄宗也一定会斩钉截铁的回绝的。而现在的拖延只是缓兵之计而已。
王源没想到,自己一直竭力避免成为权臣的角色,然而他不得不承认,如今自己确实已经是大唐朝廷之中唯一的权臣了。也难怪玄宗对自己多方钳制,自己的地位确实已经影响到了皇族的权威,已经超出了臣子的范围。
然而王源自己也觉得有些冤枉,一路走来,王源所做的只是为了自保,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在追求这些的过程中,自己无形中便成了最高的那棵树,最出头的那只鸟。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这也是事情演变到今日地步的原因。这年头有他的规则,自己没能适应这规则,而是改变了他的规则,所以自己便成了那个不受欢迎的角色,成为了玄宗眼中的威胁。
王源之所以觉得冤枉的另一点是,自己其实真的没有想干什么。自己并没有其他的野心,但如今这话说出去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自己除了为了自保之外,也确实只想让大唐变得更好,让这个宇内最强盛的国家一直强盛下去,让这个天朝的黄金年代保持的更久,让百姓们生活的更好。骨子里王源其实是个宁愿安逸享乐也不愿打打杀杀的人,只是现实一步步的将自己逼到了这一步。
如今的情势下,王源没有丝毫的退路。虽然王源无数次的想着如果能抛下这些烦恼,带着妻妾儿女们安安稳稳的过日子,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人生。然而他也明白,这不过只是一种想法而已。事到如今,他早已回不了头。一旦自己稍有退缩,下场便是死无葬身之地,连带着妻儿老小,亲眷朋友会一起遭殃。别看玄宗现在唯唯诺诺一脸的怂样,一旦他腾出手来,会毫不留情的下手。
而且,这么多年来,王源也几乎融入了这个时代,面对着百姓们的悲惨生活,面对着河山破碎胡人铁蹄践踏凌虐着土地和百姓的行为,王源也不能坐视。身居高位,手握重兵,那封沉甸甸的责任感挥之不去。王源无法想象,一旦自己抽身而退,大唐王朝会是什么样子。难道要和史书上所记载的那般,任由这场叛乱持续八年之久,让天下涂炭八年之久?那是绝对不成的。
现在的情形有些棘手,玄宗拖延立太子,自己又不能真的去逼宫。不是不能,而是不想。王源并不想让自己陷入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深渊之中。一旦进入,便再无回头的机会。而逼宫之举会招致天下人的反感,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而且即便到了必须要逼迫玄宗听从自己的意见的时候,那也不是现在。如今正是平叛的关键时候,如果一旦内讧,叛军将获得喘息之机,后果更是难料。还是那句话,一切还是要以平叛为前提。如果不顾大局的做出决定,大唐内部将四分五裂,天下将陷入极度混乱之中。
还有一件事让王源很是疑惑,那便是李瑁的迟迟不归。王源一开始的判断是,李瑁不敢滞留不归,因为玄宗绝不会允许他那么做。然而十几天过去了,王源对自己的想法有些动摇了。当初李瑁离去后,李宓在自己耳边说的话浮现在心中,现在看来,李宓的判断似乎更有道理。如果李宓所言成真,那可是自己的一大失算,形势也将变得扑朔迷离,不知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