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即使她饱经世故,面对蕙娘拳拳情谊,也的确有所触动,竟难得地吐出了真心话来。“我知道,你这几年心里也不好过。其实你祖父还是因为疼你,把你留在家里,你的路要难走得多——”

不过,其实就是出嫁了,按权家在道上的风声来讲……王先生眉头一蹙,又道,“你也不要多想了,哪个女儿家不是嫁人生子?天要这样安排,一定有天的道理。将来在夫家要是受了委屈,有用得上师父的地方,你就只管往沧州送句话。”

她语带深意,“你师父别的不敢讲,道上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习武的人,很难有不涉绿林的。王先生的公爹在河北省道上似乎很有威望,她本人的拳脚功夫也有一定名气,这个蕙娘心里有数,只是她从不和王先生谈这个……这不是她这种身份的人可以接触的话题。但她不明白,自己在权家会有什么遭遇,竟可能要寻求王先生的帮助……听王先生话里的意思,权家和道上似乎还有一定的联系。

“那我也不会客气。”蕙娘也没有细问,她笑了。“师父明白我,我脸皮最厚了,要求您的时候,决不会绷着不开口的。”

王先生不禁望着清蕙一笑,“是啊,以你为人,在权家,怕也受不了什么委屈!”

师徒两人玩笑了几句,清蕙送走王先生,便去小书房陪老太爷斟茶说话。

进了三月,朝中按例平静了下来:今年暖得早,各地春汛,水患肯定是大问题。朝廷有什么纷争,都不会在这时候出招。老太爷也就难得地得了闲,可以经常在家办公,而不至于一定得守在内阁。——自从亲事定了,只要老人家在家,他就都时常令蕙娘在左右陪侍。

政务上的事,老爷子有成群幕僚帮办,还轮不到蕙娘开口。她自小受的教育,在政治上也只到看得懂这个层次,并不需要学习各种攻防招数。她和老爷子,也就是说些家常闲话,再议论议论各世家的钩心斗角、兴衰得失而已。今天她顺便就问祖父,“听王先生的意思,难道权家还和道上有往来不成?”

“他们家做了几代药材生意了。”老爷子倒不以为意,“卖砂石、卖药材、收印子钱……这些生意,都一定要黑白通吃,起码两边关系都要能处得好。沧州出护院,也出打手,又是水陆集散码头,权家不说背地里支持个把帮会,同当地一些堂口肯定也有特殊关系。”

要真只是这样,王先生也未必会这么说话。蕙娘秀眉微蹙,把这事也就搁到了心底:按她身份,过门一两年内,恐怕也接触不到权家的生意。王先生这么说,多半只是未雨绸缪。

“这倒是提醒了我。”她就笑着同祖父撒娇。“他们家门第高,下人的眼睛,肯定只有更利的。您得匀给我几个可心人……我的陪房,我要自己挑。”

以蕙娘的性格,会如此要求真是毫不出奇。老爷子反倒笑了,“不是你自己挑,难道还要我亲自给你挑?你母亲可不会操这个心。”

焦家人口少,彼此关系和睦。这么多年来,老爷子一双利眸什么看不明白?可说四太太,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而已。蕙娘没接这个话茬,她给祖父出难题。“真的我挑了谁您都给?那我要是挑了梅管事,您可不就抓瞎了?”

“你在权家的日子,头几年也不会太容易的。”祖孙说话,无须大打机锋,老爷子也就不和孙女绕圈子了。“这一点,我知道你心里有数。权家很看重嫡出,权家大公子成亲十五六年了,膝下还空虚着呢,不要说嫡子,连嫡女都没有一个。你过了门要是生育得早,在你大嫂跟前就更艰难了。她也是权家精挑细选的,永宁伯林家的小姐,林家三少爷的亲姐姐……没几个能人帮着,你能被她活吃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蕙娘才要特别给祖父打招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再千伶百俐,底下人不趁手,在夫家也还是要处处受到掣肘。这一番挑陪房,肯定是要从焦家带走一批能人的。究竟带走多少,还要看焦家陪嫁过去的产业,规模究竟有多大了。

但她今天要问的也并不是嫁妆的事,蕙娘犹豫了一下,还是往下盯死了问,“那您真能把您的左膀右臂都给我?您就不会舍不得呀?”

老太爷被蕙娘逗笑了。“是你金贵,还是那群管事金贵呀?除非你要把焦鹤陪过去,那不能答应你……他年纪大了,也不好再折腾,不然,还有什么东西,是你从我这里撬不到的?”

这倒是真的,老太爷从来不大收藏古董的人,就因为蕙娘学琴,这些年收集的天下名琴,也已经有十多架了。焦家的规矩,就没有蕙娘破不了的。要几个人,又算得了什么?

蕙娘也就直说了。“鹤叔我不敢要,他还把着家里的弦儿呢。倒是梅叔……您就把他给我带过去吧。有他,以后在权家,我要办点事,也就方便、放心了。”

焦梅虽然不比焦鹤多年功劳,但这几年来上位很快,因办事能干,阖家又都在府中做事,没有外头的亲戚。随着焦鹤年纪的增大,有一些他手上办着,半隐秘半公开的事情,也就交待到了焦梅手上。如无意外,等焦鹤彻底退下去养老之后,他似乎是可以上位为焦府大管家的。

老太爷眉毛一动,看得出是有几分吃惊的——蕙娘这个要求,有点不恰当了,不像是她一贯的作风。

“五姨娘终究是小门小户出身,比较娇惯乔哥。”蕙娘便坦然地道。“将来您要是退下来了……娘又不管事。焦梅的弟媳妇就是子乔的养娘,把他放在焦家,倒不如放在权家。各方面都能更放心些。”

明面上,蕙娘是想要透过胡养娘对子乔的教育施加影响,免得四太太不闻不问的,由着五姨娘把子乔给惯得不成样子。可老太爷几乎用不着回味就听出来了:焦梅和胡养娘,一在外宅,一在内院,都是身居要职。自己还在的时候,一切好说,他们肯定作兴不出什么花样来。可要自己去了以后呢?主幼仆强,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倒是把焦梅陪到权家去,由蕙娘亲自控制,才能发挥他的才干,又避免了将来可能的不快。

“有你在,祖父就不用操心家里的事了。”他舒心地叹了口气,“这么办,我看很好。”

“这件事,您就让我告诉他吧。”蕙娘垂下头,给祖父斟了一杯茶。“焦梅是个能人,要降得他心服口服,少不得也要费些心机。”

老太爷笑了。“这是自然,也得让他稍微尝尝你的手段……你放手去做就是了。”

他又问,“听你这么一说,五姨娘倒有惯着乔哥的意思了?”

像焦家这样的人家,起居作息都有严格的规矩,就算焦子乔在太和坞跟着五姨娘住,五姨娘也不能想怎么摆布他就怎么摆布他。就是过分宠纵一点,太和坞里的老嬷嬷们自然也会提点,再说子乔还小,始终是生母照看得最精心,这两年来,老太爷对五姨娘的表现,大体上也还算是满意的。

“那倒还不至于。”蕙娘倒为五姨娘分辨了两句,“始终家里就这一株独苗了,大家都是战战兢兢的,唯恐出一点错。有时候,难免行事紧张了一点。”

话里藏了玄机,老人家若有所思,沉吟了一会,也叹了口气。“以和为贵吧,家里人口已经够少了,你对文娘的做法就很不错,能留面子,还是互相留一留。”

老人家这番话,并不出乎蕙娘的意料。五姨娘怎么说也是焦子乔的生母,要想学汉武帝,‘立子杀母’,老太爷早就这么办了。就算只是为了个吉祥意头,只要五姨娘不触犯到老太爷的逆鳞,就算招惹老人家不悦,能保,还是会保住她的。

#

有谈陪房这个小插曲,蕙娘在小书房里就呆得久了一点,出门的时候天都有几分黑了,屋檐底下还有数位管事正耐心等候。见蕙娘出来,他们这才鱼贯进了里屋预备回事,还有人献殷勤,“奴才领姑娘出去?”

“不必了。”蕙娘笑着摆了摆手——自雨堂里专管着她出门抬轿的一位老嬷嬷,已经被唤进了院子里,为她打起了灯笼。

暮春时分,院内暖房开了窗子透气,风里也带上了花香,蕙娘走了几步,忽然瞧见院内一丛峨眉春蕙居然开了花,她不禁停下脚步,踱过去细看,口中还和那老嬷嬷笑道,“今年算开得早了,从前年年都在四月开花,性子慢着呢——”

话刚说到一半,她又怔了一怔,视线还粘在盆边,过了一会,才慢慢地抬起眼来。

焦勋便正站在花木之间,这一处恰好有一盆大叶花木,如非那双青缎官靴无意间闯入蕙娘视野,她几乎没有意识到他竟也在院中。

想必是从蕙娘的反应里,他已知道自己被察觉了,焦勋轻声解释,“明日就要回乡了,奉老太爷召见,也是来辞行的。”

他没叫她姑娘,也没有行礼,似乎是仗着自己的身形被花木遮掩,老人家看不分明,脸上的神色,竟十分复杂,似乎大有文章在。

蕙娘的视线又不禁往那丛峨眉春蕙上沉了下去。

这一丛蕙兰虽然亭亭玉立、淡雅出尘,但花种不甚名贵,如非暗合了她的名字,小书房里是没有它的容身地的。当时到手也是巧,她陪父亲去潭柘寺疗养,在僧房前看着方丈亲手植兰,看得兴致盎然,打从心底喜欢,却又不愿出口讨要。还是焦勋走来,笑着对老住持说,“这是峨眉春蕙吧?倒是恰巧合了我们家姑娘的名字!”

老和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秋天就送了花苗来,连老太爷都笑了,“既然是你要来的,那就种在自雨堂里吧?”

小蕙娘却要把它种在祖父院子里,她亲自拿了小铲子,焦勋拎着花苗,两个人头碰头掘着土,那时候她才刚十岁,焦勋却已是十五六岁的少年郎了。她挖了几铲子,便抬头去看焦勋。

焦勋也正好看着她,在萧瑟的秋风里,他眼中的笑意更显得暖,蕙娘鬓边有一丝发被秋风吹起来,拂过了他白玉一样的容脸……

两个人的眼神撞到一块,小蕙娘又垂下头去,她拿起铲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戳着土,轻轻地问,“傻子,知道为什么把它种在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