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斯大林和罗斯福同样清楚,丘吉尔的这个战略与其说是打击德军,不如说更多的是着眼于战后的欧洲。丘吉尔的目的是抢先占领巴尔干,切断苏俄冲向欧洲的道路,阻止苏俄在欧洲的扩张。
对这个战略,斯大林自不待言,罗斯福的态度模棱两可,在丘吉尔和斯大林电报往来,争论不休时,他出面当了和事佬,先打下北非和地中海沿岸,清扫了欧洲外围。现在这个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再也无法回避。
现在罗斯福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支持在法国登陆,不过斯大林却不认为事情会这样简单。罗斯福喷出一口烟,然后问道:“蒋介石主席今天也到了,最近远东战场进展顺利,中国军队已经打到华北地区,苏军也收复乌兰巴托,与中国军队对华北日军形成夹击之势,主席先生,你们在远东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是什么?”
斯大林轻轻嗯了下,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抽了口烟,对蒋介石,他有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个人在十多年前耍了他一次,差点让他在与托洛茨基的争论中落败,是他在成为苏共总书记后最大危机。
不过在九一八后,两国关系明显好转,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将那段不愉快的往事抛到脑后,日军先后入侵中国和苏俄,两国迅速好转,为了支援苏俄战场,蒋介石下令对日军展开进攻,有力的牵制了日军,这让斯大林尤为感激。
可感激归感激,随着日军颓势出现,斯大林明显感到中国的雄心,中国官方喉舌公开宣称要将清末失去的土地全部收回,斯大林当然明白,中国在清末失去的不单单是台湾澎湖列岛,还有沙皇俄国割去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另外还有至今没有承认的蒙古。这些言论引起了斯大林极大的警惕。
“我们的主要战场虽然是在希特勒德国,”斯大林斟酌着说:“但俄国军队会在蒙古和斯塔诺夫山对日军发动进攻,进攻的时间定在明年春天,这次进攻一定会沉重打击日本军队。”
见斯大林在绕圈子,罗斯福微微一笑:“中国和苏俄将是远东战后和平的重要保障,我想知道,您对战后远东有什么想法?”
斯大林抬头郑重的望着罗斯福:“总统先生,俄国在远东有重大战略利益,我们希望蒙古人民能获得独立,我们支持朝鲜人民拜托被奴役的命运,重新获得独立,此外,俄国理该收回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北方四岛和萨哈林岛(即库页岛)南部地区,最后,作为战胜国,俄国理该获得在日本驻军的权利。”
说这番话时,斯大林一直盯着罗斯福的脸色,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会议,他们绝对商议过战后远东问题,但从美国传来的消息,似乎没有对苏俄不利的东西,但斯大林不信。
见罗斯福没有什么表示,斯大林便逼了下:“根据开罗会议决定,朝鲜将在战后独立,台湾澎湖琉球将被中国收回,不知道蒋介石先生还有没有其他要求。”
罗斯福没有直接回答斯大林,而是继续问:“贵国对东北地区,也就是日本所说的满洲地区,有没有要求呢?”
“东北应该归还中国,它是中国的领土,不过俄国在那里也有重要利益。”斯大林想了想说,这两年中国军队展现的战斗让斯大林刮目相看,为了战后中苏两国的关系,斯大林打算放弃了对东北,包括中东路的权利。
这里必须解释下中东路,中东路是指,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这条铁路是沙皇俄国在清末,利用中俄密约修建的。在苏联政府成立后,苏俄同意与中国共管中东路,将铁路沿线的地方行政、司法、税务等权利移交中国,可却扣下了电报、天文、学校等组织。
这里必须解释下,当年外国在华修建铁路中,不仅仅是两条铁轨以及上面的列车,还包括铁路周边地区的地方行政权、勘探权、治安权、收税权、驻军权等一系列权利,铁路成为各国侵略中国的有力工具。
苏俄扣下这些组织后,中苏双方产生众多纠纷,最终导致中东路战争,东北军惨败,后双方签署伯力协定,苏俄通过这个协定将原来的几乎所有权力全部收回。
九一八事变后,苏俄在1935年与日本和伪满洲国签订协议,将中东路以一亿四千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了满洲国。
斯大林这次来德黑兰也打定主意,苏俄的底线便是蒙古独立,收回北方四岛和萨哈林岛南部,至于东北,这是个很好的筹码。
罗斯福默默点下头,心里有些底了,这次会上,中苏将在东北和蒙古问题产生激烈冲突,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是英苏在第二战场上的争夺。
“我注意到开罗宣扬中,同意间台湾澎湖琉球等地交还中国,东北也将回归中国,我们支持这个宣扬。”斯大林心里也同样有底了,在开罗,中国肯定提出了一些美国没有通报的情况,这个情况肯定与苏俄的利益有关,所以他试探的问道:“不过,总统先生,您对战后远东有些什么想法呢?”
罗斯福微微一笑,将烟嘴拿下来,眯着眼慢吞吞的说:“我认为,战后远东的和平应该是建立盟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团结之上,在战后对日驻军上,蒋介石将军有个建议,中美英苏四国各占一个岛,美国负责占领本州,中国负责九州,英国负责四国,贵国负责北海道和北方四岛,您对这个建议有什么想法?”
斯大林一愣,这个内容他还是第一次首次听说,在美国通报的开罗会议内容中没有。他迅速思索罗斯福此话的含义。
呼唤月票支持
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一节德黑兰(六)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一节德黑兰(六)
斯大林抽了两口烟斗,靠在椅子上,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郑重的望着罗斯福:“我希望的是我们四大国之间能坦诚相见,如果不能的话,不但要影响这场战争,也会影响战后的和平。”
罗斯福知道这是斯大林在表示不满,没有向他通报这个情况,他没有声辩而是赞同的点点头:“您说得很对,我们这一代人不但要消灭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也要建立起互信,以便将来我们这些人不在了后,我们之间的信任也能传承下去。”
“对,这才是最重要的。”斯大林握着烟斗的手重重的挥动下,他的动作幅度不大,却给人很有力的感觉:“苏联支持开罗宣言中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众独立的决议,我们认为蒙古也应该实行民族自决。”
斯大林非常敏锐,立刻察觉,如果远东会出现什么问题,最可能的便是蒙古,中国中央政府从未承认蒙古独立,他们很可能借这次机会,要求苏俄从蒙古撤军,重新恢复对蒙古的统治。想到这里,斯大林心里忍不住涌起股怒气。苏联在反对轴心国的战争中承担了主要作战,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国只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便要向强大的苏联挑战?
罗斯福大有深意的笑笑:“蒙古的问题您可以与蒋介石将军商议,您对驻军日本有什么建议?”
罗斯福回避了蒙古问题,更让斯大林明白中国的企图,他轻轻一笑:“我,同意蒋介石将军的意见,俄国在日本没有特殊利益。”
斯大林走后,罗斯福的眉头皱起来了,霍普金斯送走斯大林后,回来坐在斯大林的位置上,罗斯福这时才开口:“哈里,蒋介石将军已经到了吧。”
“是的,已经住进我们为他准备的房间。”霍普金斯答道:“总统,您认为丘吉尔会转变想法吗?”
“必须转变,”罗斯福淡淡的说:“库尔斯克战役后,俄国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如果再有两三个这样的战役,或许就不需要第二战场了,哈里,你去和他谈谈,就说不能再犹豫了。”
霍普金斯对丘吉尔坚持在巴尔干登陆非常不解,也非常反感,美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此时尚没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一职)直接斥之异想天开,艾森豪威尔更是坚决反对将盟军投入到巴尔干的崇山峻岭中。
但在这个争论中,罗斯福一直没表态,今天是他首次表明态度,这让霍普金斯非常高兴,他清楚,如果罗斯福表态了,丘吉尔一定让步。丘吉尔就像会哭的孩子,在罗斯福没下决心时,可以闹闹,可一旦罗斯福下决心,丘吉尔便会聪明的很快跟上。
“然后你再去见见蒋介石将军,告诉他,蒙古问题只能由他和斯大林私下里商议,在这次会议上不讨论。”
霍普金斯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以刚才斯大林表明的态度,如果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坚持要讨论蒙古问题,会议很可能就此失败。
英国大使馆距离苏俄大使馆并不远,就相隔一条街,美国大使馆则要远很多,在一个街区以外,要走大约两英里,德黑兰的街道狭窄,两边的房屋大都是那种土墙,窗户狭小,看上去就象监狱。
被赶下台的伊朗前国王也在德黑兰修了两条宽敞的大道,这两条道路在霍普金斯看来更象是为了方便国王出行而建,两条路一条从东门到西门,一条从南门到北门,在皇宫的门前交汇,而至关重要的港口却没有那样现代化的公路通行。
当霍普金斯到达美国大使馆时已经是华灯初上,蒋介石正听白斯同介绍他了解的情况,白斯同比蒋介石早到德黑兰一周,在这期间与美英苏工作有过接触,从他们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
从总体来看,白斯同对会议的前景比较看好,美国人认为对日作战进展顺利,中美苏三国分三路对日军展开进攻,其中中国和美国将是击败日军的主力,开罗会议上决定从中国大陆进攻日本后,实际便解除了英军的大部分任务,英国人现在只要守住缅甸便行。
而苏联呢?苏方人员毫不讳言,他们的主要力量在击败德国之前,绝不会转移到东部战场,白斯同由此判断苏俄前段时间在蒙古的进攻,主要是考虑外交,这次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对手便是苏俄。
蒋介石和宋美龄对此表示赞同,蒋介石进一步分析苏俄在蒙古发动进攻,更多的是担心中国军队攻入蒙古,然后就不走了。这个分析让蒋介石打开了思路,原来蒋介石没有攻入蒙古的想法,可现在他有了。
随后白斯同又介绍了伊朗的一些情况。伊朗在盟国战略中也算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环,这里是援苏重要的通道,源源不断的物资在港口上岸,然后通过铁路运入苏俄,这些物资在增援苏俄的同时,也让伊朗人多了一种谋生的手段,那就是偷铁路,铁路经常被破坏,火车一旦出事,停在荒漠上,等在四周的伊朗人便一拥而上,将列车抢劫一空。
在霍普金斯到来的时候,蒋介石心里已经在盘算抽调那些部队北上进攻蒙古,苏联现在只是收复了蒙古北方蒙苏边界地区,可广大的南方和东方却依旧在日军占领下,中国军队在反攻中进入蒙古,苏俄是没有办法指责中国的,这对战后解决蒙古问题非常有利。
“达令,霍普金斯先生来了。”宋美龄见蒋介石还是沉思,便轻声提醒他,蒋介石抬头望了望她,扭头看见霍普金斯,便站起来。
“委员长先生,您对这里的安排还满意吗?”霍普金斯含笑问道。
“非常感谢。”蒋介石的话不多却很诚恳,然后请霍普金斯坐下,宋美龄紧挨着蒋介石坐下。她冲霍普金斯笑笑:“这里很好,请转告罗斯福总统,我们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