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2 / 2)

小蜜娘 沈桑榆 3074 字 9天前

江垣连夜写了一份策划书,梁大人瞧过后,传至元武帝的案桌之上。

第106章 106

“……炮火可攻至两百步开外,枪可击中百步以外之物,战场瞬息万变,一分一毫之差有千万损失,倘若我军无需以身抵抗,利器先行,可大大地减少我军的伤亡……”

元武帝放下奏折,心思彭拜,道:“宣江垣!”

江垣很快就被请过来了,他刚跪下行礼,元武帝就道:“无需行礼,赐坐。”

元武帝摊开那本奏折,目光炯炯地望着他:“此事可是真的?”

江垣双手抱拳:“臣不敢胡言,都是经过臣同工匠们精确测量,才敢上报。”

元武帝大笑,抚手而笑,连叫三声好,“有你祖父的风范,阿垣,果真,是真金在哪儿都会发光。你先同朕详细说一下这兵演之事。”

江垣特地要了一张纸,真是被那对兄妹带的,他如今这说不清的时候,也要那张纸在纸上涂涂画画。

元武帝虽不知他画的这鬼画符是何意,但听他一边说一边画的,大致上也听懂了一大半,身为帝王,他的考究定是比江垣更多,他一手握着拳头敲击另一只手的手掌,站起来转过身去看背后的地图。

江垣亦是不好坐着,站起来,垂目看纸张。

这张地图是前朝皇帝打天下是所绘制的,后人皆模仿其,但这一张最初始的,一直传了下来,元武帝望着蒙古公国那一块许久。

元武帝转过来,手撑在桌上,锐利的目光直直地望着他:“好,朕将此事全权交给你和太子,禁卫军随你们调遣,朕,要你们排出一阵令朕满意的兵!”

元武帝当场下旨,任命江垣为督军,协同太子一道演练兵马,同时邀蒙古各部落的首领进京观赏,两月后恰是围场涉猎,元武帝欲借此机会进行一场兵演。

太子突然受命,先不知此事如何,元武帝幼时饱受先皇宠庶灭嫡的苦楚,便是发誓,再不要自个儿的孩儿受这般威胁,对太子给予厚望,自幼养在身旁培养,太子得名师教养,又跟随元武帝移养气息,不负众望,胸怀宽广,有诸君之才。

元武帝亦不瞒他,太子大喜,道:“子恒此法甚好,既能威慑蒙古各国,亦能鼓舞士气,我朝未有战事久矣,兵民皆疏懒,若猛然遇上战事,怕是无法应急。若是每年操练一番,便能强兵利器。”

元武帝欣慰,太子知他心也,笑而抚其后辈,“正是如此。吾儿能有此番见解,甚好。”

太子不敢托大。他喜,一是父皇信任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二则为表弟欣喜,他同江垣有幼时情谊在,江垣能够有造化,亦是一份助力。

元武帝又是正色道:“此事甚是重大,尤其是这新式武器,万不可同外边泄露。你是国之诸君,朕将此事交给你,责任重大,这般利器若是为旁人所用,后果不堪设想。”

太子神色凝重,忙是道:“儿臣一定不负父皇的期望。”

兵器部忽的变得热门了起来,兵部也忙碌了起来,江垣直接越过梁大人负责此事,大家都以为梁大人会不悦,谁知梁大人非常高兴地就放了权,任江垣调遣人员。

想想还有太子,大家便是明白了,不管梁大人怎么养,都是太子的岳父,只有太子好了,梁大人才会更好。

江垣比往日更忙碌了,太子并非武断之人,亦非只会揽功劳的,江垣与其一道共事,神清气爽,且暗暗地盼望太子能够安稳地登基。

蜜娘也比以往忙碌一些,其他几房的妯娌明里暗里都想着分一杯羹,蜜娘是新妇,整日笑盈盈的,瞧着似是好脾性,出身又不显,向来是个好拿捏的。

“三哥可真是能耐呢,能够得这般好差事,哪像我家那个呀,怕是这一辈子都要待在那六品官上了。”

蜜娘笑着打哈哈:“哪里呢,他也就个五品。”

“三哥近日忙的过来不?”

“事情总归在那儿的,还是那点时间子出门,那点子回来。”蜜娘抿了一口茶。

旁人一噎,竟是不知这沈氏哪儿来的底气,油盐不进,却又拿她没个法子,谁让老太太护着她,且是不忿地走了。

老夫人激动而泪,躺在病榻上执意要去老侯爷牌位前祭拜,“……老头子,你说得对,阿垣,注定是要靠自己的,终于走出来了……”

老太太像是了却了一桩心事,精神头越发好,身子却日益沉珂,家中皆有预感,老夫人怕是不久矣,心中戚戚然,老侯爷仙逝,怀远侯府的擎天柱倒了,待是老夫人去了,就要分家了,家中亦是赶紧操办起剩下几个孩子的婚事,该嫁的嫁,该娶的娶。

江垣忙着兵演之时,又是心犹祖母的身子,每日下值先要去见一见老夫人,心中不安。

天气越发炎热,老夫人不能用冰块,屋中热得很,蜜娘被赶回去歇息。

老夫人躺在塌上眯了一会儿,又是梦中恍惚见年轻时候的事儿,且是一阵摇晃,老夫人面色不快。

赵嬷嬷道:“老夫人,范公来了。”

老夫人迷茫地望了望顶上,才是想起来,怅然失望,抬了抬手,“扶我起来。”

赵嬷嬷搀着她坐起来,稍作整理,便是请范先生进来了。

范先生初至京城时,同妻嫂匆匆见过一面,时隔一个多月,竟是这般憔悴,心中戚戚然,“大嫂。”

老夫人咳嗽几声,哑声道:“匆忙请妹夫过来,实属有事相托。”

范先生向来尊敬这个妻嫂,忙是道:“嫂嫂还请说。”

老夫人目光悲悯,落他身上,“我大期将至,恐是命不久矣,然此生牵挂之事未有了断,心中难安……”

“嫂嫂如何这般说,嫂嫂儿孙满堂,自当保重身体,长命百岁。”范先生不喜她这般临终之言。

老夫人摆了摆手:“这些年,要不是有阿垣在,我早应该去见他祖父了。他成家立业了,我也好同他祖父交代了。老头子在世时,便常常同我说,此生,第一对不住你和茵娘,第二对不住阿垣。他走得急,没能了却心愿,我这把老骨头就一直撑着,终于,等到你回来了。”

老夫人眼眶一酸,那帕子沾了沾眼角。

范先生不愿多提及往事,道:“嫂嫂便别在纠结于往事了,是我无能,没得能护住茵娘母子。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过去了便是过去了。”

“你能想开便好。”老夫人兴叹,“沈家也算得至善人家,能受得住你这般脾性,想来也是个好的。老头子去世前,最为担心的就是你没个终老之地,亦是没想到阿垣会娶了你亲手养大的姑娘,老头子若是在,也能安心了。”

想到蜜娘,范先生也不免露出一抹笑容。

老夫人又是诚恳道:“我命不久矣,另一忧心之事便是阿垣。阿垣幼时长于我和他祖父身旁,父母亲缘浅薄,母亲偏疼兄长,我瞧着实属心疼,又是深受身份牵制,没得恩荫,又不能借力,一步步靠自己走至此,他祖父在世时曾道,他此生唯有靠自己。我走后,分崩离析,他亦会从家中分出去,夫妻两年纪轻轻,上头又无长辈镇守,亦是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