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晚经过镇上的时候照例割了一斤猪肉回家,黑妹又买了一斤红糖和两斤盐巴,当然没有忘记给胖丫和四丫带上一包糖果。
这天晚上父女两人一回家,黑妹就冲进房里,拿出床地下的钱盒子,又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把钱点了一遍,已经有三两银子了。
对于乡里人家来说这真是很大的钱了,一年一亩水田上缴的赋税也就半两银子,一亩山地是两钱银子。
这三两银子对于黑妹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可是离买一头骡子还是差了几两,她还得努力攒钱。
接下来的两天黑妹除了种种菜园照顾她娘也没什么大事儿,地里的土豆冯贵一个人全都种上了,还烧了次肥送去地里压上了。
所以黑妹决定实现自己对胖丫和四丫的承诺带着她们去打枣子。
九月其实正是打枣的季节,在大叶村最大的一颗枣树长在中村,也就是靠近吴地主家院子的地方。
以前这块儿地本来是村里的公屋,后来卖给了吴地主,他在这块地上建了现在这座两进的院子。
那棵大枣树正长在他家院子前面的空地上,虽然不属于他家的范畴但别人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去打枣。
去年是吴宝儿喊黑妹去打枣的。
今年黑妹直接站在吴家门口十分诚恳地对吴地主说,"吴老爷,我想带着几个孩子打枣,可以吗,就打一会儿。"
吴夫人也走了出来,吴宝儿跟在旁边一脸的期待。
吴地主拂了拂小山羊胡子说到,"打吧,不过不要伤了树枝。"
吴地主其实也是个很和气的人,只是平常不大露脸,神情永远是严肃的,除了面对吴宝儿的时候。
"谢谢吴老爷吴夫人!"黑妹十分有理地道谢,站起身的时候冲吴宝儿眨眨眼,吴宝儿连忙从家里拎了篮子跑到黑妹身边。
打枣子其实十分考验人,也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不过对于黑妹来说还是轻车熟路的,因为上树是她的强项。
这棵枣树因为年龄很大了,树冠长得很高,用再长的竹竿子也够不着上面的枣子。
黑妹脱了鞋上树,像个猴子似的搂着树干蹭蹭地往上爬,不一会儿就到了树杈的地方,枣树的分支树干一般都不粗大,根本承受不起黑妹的重量,她也不冒险了,直接坐在树杈上等着下面的人把竹竿伸到她手上,等拿到了竹竿她就站在树杈上,瞧着哪里的枣子密集就往哪里打。
这树上的都是冬瓜枣,又大又密的,黑妹一竹竿下去那枣子就象是下雨似的,啪啪啪地往下面下,惊得下面吴宝儿胖丫四丫三人是又叫又跳的,但还是拼命地把枣子往自己的篮子里捡。
黑妹在树上打几竿子就坐在树杈上休息一会,顺便摘了头顶上的枣子在衣服上擦一擦就送到嘴里,看到下面三人快捡完了,再站起来接着打。
可能是黑妹她们的笑声叫声太欢了,不一会儿树下就来了很多上村的小孩子,里面有富弟和他的两个妹妹,也有水生哥家的大叔,还有菊珍婶儿家的老二云哥和老三傻三,还有黑内二叔家的孩子香草和小福。
他们围在一边看着却谁也不敢动手去捡枣子,他们不敢捡的原因是因为打枣的不是他们家的人,乡下的规矩,谁在上面打果子什么的,树下的东西就是她的。
也就是说现在树上打枣的是黑妹,那落下的果子就是黑妹家的,只有她才有权利可以决定谁可以捡枣子。
比如说秋天大家上山砍柴,有人上午只拿了个柴刀猛砍一些树枝,然后也不管了下山吃了午饭下午再带着绳子扁担上山去挑柴,一般别人是不会去抢他人付出了劳力的东西。
现在着枣子就是这样,更何况在树上打枣子的人是黑妹,她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只要她不开口就是富弟也不敢捡。
但偏偏有个不怕的准备捡,不用说是香草和小福了。
黑妹也不打了直接停下来看着他们在地上捡,她想着以往这姐弟俩欺负胖丫和四丫的一幕幕,心中有了主意,直接摘了枣子去打他们两人的脑袋。
黑妹出手那是瞄得准,打得更准了,几下子,这姐弟俩就嗷嗷直叫了。
把周围的小孩子看得哈哈哈大笑。
其实这些围观的孩子中富弟和菊珍婶儿家的老二云哥和黑妹是差不多大的,而且也很会爬树,但他们并不敢上树打枣,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吴宝儿。
大叶村的每个孩子都会被父母嘱咐过,惹谁都不能惹吴宝儿,吴宝儿就是比黑妹还不能惹的人物。
吴地主有钱有田不说听说在京里还有亲戚,只是因为算命的说吴宝儿在大叶村才能平安长大成人所以才举家迁来此地的,而吴宝儿则是他们的心头肉,眼中珠。
所以吴宝儿在,而且这树算是吴地主家的势力范围,吴宝儿没发话,谁也不敢爬这棵枣树。
黑妹又打了一阵子,底下小孩子看着枣子哗哗地往下落都激动死了,但也只能干看着。
她看了看吴宝儿胖丫四丫三人手里的篮子装了差不多大半了,四丫都拎不动了,只能围着篮子团团转,一幅又高兴又着急的样子。
她在树上对着下面的人说道,"富弟,大树你们可以一起捡。"
富弟和大树一听高兴坏了,赶紧撩起衣服小摆兜成个兜子,眼巴巴等着黑妹敲竹竿。
作者有话要说:
☆、秋收
第二十二章秋收
黑妹看了看一边的香草和小福一脸气氛的样子她心里爽多了。
一竿子打下去,打枣子啪啪直掉的,富弟和大树赶紧捡,那香秀和小福还想捡滚到边儿上的枣子,一下子被富弟的两个妹妹拦住了不让他们捡,香草小脸一下子就红了。
黑妹打了几竿子,看到富弟的兜子里都兜了不少,儿大树因为年龄小些捡的就少了些。
旁边菊珍婶儿家的云哥和傻三眼巴巴渴望地望着树上的黑妹,傻三眼里分明写满了恳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