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1 / 2)

薛定山的故事说简单也简单, 说复杂也复杂。

早些年光景不好,全国的粮食都不够吃,尤其是刚建国那几年, 更是内忧外患。

老家实在是生活不下去, 薛定山外出逃荒的时候不幸跟父母兄弟走散了, 从此就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可是那个时候别说是农村了,就连城里每家每户的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哪儿有余力施舍给别人?

还没到一周时间, 年幼的他就已经快被饿死在街头了。

薛定山的师父王黎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

对方不仅给了他住的地方,还给了他一口饭吃,在看到他的天赋之后,更是收了他当徒弟。

就连名字, 也是后来王黎想了两天以后帮忙改的。

就这样, 王黎不出意外的成了薛定山这辈子最感激的人, 就连亲生父母也难以相比较。

作为王黎的大徒弟,勤奋刻苦成了薛定山唯一回报自己师父的东西。

王家虽然不大,但生活条件还算过得去, 得知只要自己能够把师父全部的本事学会,也能像他这样吃喝不愁, 薛定山就更是努力。

没办法,那个时候薛定山觉得吃饱饭穿暖衣,就是人生最大的追求了。

“等你满二十岁,我就将咱们这一派掌门人的位置传给你。”同样的雄心壮志, 当时年轻气盛的王黎对自己唯一的徒弟信誓旦旦的保证。

王家当时看起来就只剩下王黎一个人,但其实是被战乱分散了的。

只要再安定上几年, 相互根据信物聚集起来, 旁人就会知道这是个多么繁茂的家族了。

正一教教祖张道陵之徒——王长, 就是王黎的祖先。

东汉末年,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十世孙张道陵创正一教,即天师道,功德不可谓不深。忽有一日,蜀中有六魔王脱困,于是太上老君下降凡间,亲授张道陵八件宝物,叫他代为除魔。

正一盟威符箓、阳平制都功印、平顶冠、八卦衣、方裙、朱履以及……一柄三五斩邪雌剑、一柄三五斩邪雄剑。

除此之外,太上老君更是收了张道陵为徒。

这样一位教祖的徒弟,想也知道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按照老君的指点,功德已满的张道陵又潜修了二十余载,终于在123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妻子雍氏以及两个徒弟在云台山飞升上界。

而王黎的祖先王长,就是其中之一。

这么细算起来,王家也算是跟神仙有亲戚关系的家族了。

飞升之前,为了保天师道香火不灭,张道陵曾留下太上老君亲传至道,这本书总结了三万都功,和全部正一派枢要。

张道陵曾经言明:“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外传。”

作为嫡传弟子的王长,自然有资格继承,就这样,王家虽然没能得到全部,但该书大部分内容还是代代流传了下来。

尽管由于年代久远,就算是玄门中人也渐渐不太相信神仙的存在了,但王家那本书可是有实物的,只是不是衣钵传承之人不能翻看而已。

真正张道陵的后代已然不在内陆,早于建国之前就逃往了岛省,所以王家手中这份,就成了玄门里人人渴望的宝贝。

好巧不巧,王黎正是王家这一代的传人。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而且教祖已经仙逝那么多年了,就算自己偶尔坏了规矩,应该也没什么关系。

那个时候,可能是人生第一次收徒,还收了这个个绝世天才,王黎对薛定山可谓是掏心掏肺的好。

就连规定不能外传那本宝贝道书,也让他提前看了前三分之一。

天生聪慧,加上领悟力非同一般,最后还真叫薛定山以那三分之一的内容为基础、研究出了不少东西。

薛定山刚过十三岁,精深的道法就已然不在自己师父之下了,他当时缺乏的,就只有行走江湖的经验而已。

原本以为日子会一直以一种平淡但充实的方式进行下去,但是好景不长,王黎先是结了婚,见时局动荡根本无法联系上家族里的人,为防止薛定山这根独苗出什么意外断了传承,他之后又收了五个徒弟。

起初那两年,虽然因为年龄和性格的关系,六个师兄弟相处的不算很和谐,但也一直没出什么大问题。

薛定山的存在就像是一只白鹤,每每相处都把剩下五个衬托成了野鸡。

一开始的时候五个新来的都以为是自己跟在师父身边的时间不够长,后来才渐渐发现,原来只是单纯的天赋差距。

见他们师兄弟六个实在是不对付,王黎只觉得头痛不已,但是很快他就没功夫管这个了。

妻子怀孕了。

年近三十的王黎终于做了父亲。

还是那句话,亲生的和收养的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之前王黎觉得他可以,后来渐渐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凡人而已。

尤其是在亲生儿子处处不如大弟子的情况下,王黎心中更是复杂。

在儿子五岁的时候,听着他天真的叫自己“爸爸”,而一旁的薛定山却面无表情,王黎脑海里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他反悔了,他不想让薛定山做自己的衣钵传人了,他想让自己儿子来继承王家的一切。

人越是对谁愧疚,就越容易生出不好的念头,王黎知道这事儿是自己做的不地道,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

生怕这样的念头被道法已经不比自己低的大徒弟发觉,生怕他心怀不满对自己亲儿子下手,渐渐的,王黎再看向薛定山的时候,眼中不由自主的带上了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