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大药天香 清歌一片 3522 字 8天前

隔两天,又到了绣春去王府上工的时辰。这几次,确实像萧琅自己说过的那样,他没次回来都在戌时末后。绣春却不好真的踩着点去,一般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等一会儿,他也就回来了。

许鉴秋照旧套好了车停在陈家侧门边的巷口,绣春出去时,正与外头回来的陈立仁迎面相遇。

对于这个人,她心里恨不得抓住了狠狠咬他一口肉下来,面上却始终不冷不热,既不亲近,也没表现出敌意。只是这些天,她也觉察到了,陈家这两父子见了自己,态度明显比一开始热络许多,和自己姑姑差不多,仿佛也是想笼络的意思。此刻见陈立仁朝自己招呼,压下心中的厌恨之意,朝他略微点头,笑了下,便从侧旁而过。

陈立仁望着她背影消失,面上的笑意渐渐消失。

~~

陈家的车停在了王府门前,绣春进去,照例在禊赏堂等。过了戌时末,萧琅却没回。绣春耐心再等,一直等到将近亥时末了,她坐在燃了暖炉的屋里,人已经开始犯困打瞌睡,迷迷糊糊时,听到外头起了脚步声,一个激灵清醒过来,揉了揉眼睛,看见萧琅挟裹了一身寒气匆匆进来了,赶忙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过去相迎。

萧琅看了眼她还略带惺忪的模样,一边解自己外氅,一边道:“今天实在是回不来,累你久等。太晚了,这次就算了。你回去吧。下次倘若我过了戌时还没回,你不用等,自管回去便是。”

绣春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赶紧摇头:“殿下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我等等又何妨。”

还是这句话……见萧琅横自己一眼,绣春忙又补道:“这是其一。其二便是殿下的健疗不能停。一停,药物的功效缺乏连续作用,便达不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萧琅见她坚持,点头道:“那你稍等。”说罢转身去更衣。

这一次,他动作似乎很快,几乎只是泡药浴的功夫过去,人便回来了。往那张榻上一躺,道:“有劳你了。”

两人经过这么几次配合,已经颇熟了。绣春也不用边上侍女动手,自己替他卷了裤管至大腿上部,然后从头开始那一套动作。做完林奇规定的那部分,也未抬头,只道:“殿下,好翻身了。”说了一声,没见他动。抬眼才发现,他不知何时竟已睡了过去。那本他常看的书仍紧紧握在他左手上,却一道搭垂在他胸前。他的脸庞微微侧着,双眼闭合,已然沉沉睡了过去。

绣春一怔。

如果说,第一次她对他说“殿下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这话,完全只是应付之辞,那么今晚方才那句,其实已经有些出于真心实意了。越与她的这个病人接触频繁,她便愈发感觉到此人是个工作狂。早出晚归不用说了,就拿他最近一直在看的那本书为例,她原先还以为是什么消遣之类的玩意儿,后来有一次出于好奇,趁他不在时偷偷去翻了下,才发现是本水利农书,随意翻了两下,没什么兴趣便放了回去。

此刻,想必也是他太过疲累了,这才会这样便睡了过去。

方姑姑不在,边上的侍女刚也恰出去了。绣春停了手,屏住呼吸,悄悄看向这个睡梦中的年轻男人。他的面庞在跳跃的烛火下,如美玉光洁,额角下颌却又带了种说不出的英挺。发簪许是因了方才洗澡后没插紧,在枕上稍一滚,将将便松了出来,绾不牢他一头漆黑青丝,任它柔顺地覆在青玉素面的锦缎枕上……

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是绣春所见过的最好看的男人。

绣春看了一会儿,咬了下唇,终于收回了目光。拿过放在边上的一张毯子,展开,轻轻盖在了他的身上,然后轻手轻脚地出了屋子。

☆、第25章

再过几日,十一月的二十八,是太皇太后吴氏的六十大寿。

按说,太皇太后的六十大寿,自该普天同庆,须得好生操办一番。只是不巧,恰赶上文宗新丧未满三月,虽说作为母辈,太皇太后无需替儿子服孝,但除了他,从太后和两位监国亲王开始,往下一应人等都尚未出服孝期,这个寿日自然无法大办了。最后折中一下,至晚间,只在宫中设小宴,以水代酒,不备戏乐,只让子孙后辈及亲近些的皇族中人和命妇们入宫列席,以贺大寿。

到了这日,虽说只是小宴,但场面自然也十分排场,巨烛煌煌中,小皇帝萧桓领了比他小一岁的堂弟萧羚儿、永平郡主等孙辈给祖母磕头贺寿后,分坐在她两侧,再是傅太后、大长公主、唐王、魏王等人拜贺,再下去旁的皇亲贵戚、公侯命妇……待冗长的拜贺过后,便是筵席。

萧琅不过略坐,便起身离去,往前头内阁日常议事的紫光阁而去。

小皇帝才八岁,几乎还什么都不懂。照先帝遗命,朝政暂由傅友德欧阳善两位顾命大臣和萧曜、萧琅两位监国王爷共同摄理。傅友德曾是萧琅幼时起在宫中的教授,欧阳善亦是内阁元老,这二人在朝中可谓德高望重,却又各成一派,原先还算和睦共事,只是最近,身为外戚的傅友德,渐渐似表露出隐隐揽势之态,自然遭到欧阳善的抵制。至于唐王萧曜,除了军政方面的事务,其余朝政,大多不插手。而每日,朝廷连同地方各地投来的数以百计的折子,其中十有七八却都是有关各地的农事水利民生,这些繁冗政务,几乎都需萧琅过目,最后与内阁商议拍板,他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方才过来之前,还有十来本奏折未完。傅友德与欧阳善此刻应还在那里等着自己过去。

出了永寿宫,萧琅加快脚步,抄近道经过晚间不大有人往来的云光阁,经过侧旁一道复廊时,前头忽然有个人影闪动,最后立在昏暗处不动,却恰挡住了他的去路。萧琅稍走近,看清来人之后,目光略微一沉,脚步便停了下来,朝那影子作了个揖,恭敬道:“太后怎的不在寿席就座?”

这人影微微晃动,髻侧斜插的凤钗衔珠随之颤动,反射不远处一盏宫灯灯火,光线掠过她的脸庞,照出一道明艳,正是当今傅太后傅宛平。

傅宛平朝萧琅微微走近一步,低声道:“我找你,有话说。”

萧琅未动,只道:“太后有事,明日递折至内阁便可。臣先告退。”转身之时,傅宛平却在他身后低声呵呵笑道:“三郎,多年不见,何以你竟无情至此等地步。就算不顾念少年时的青梅之谊,如今与我不过说两句话而已,也会这么难?”

萧琅并未回身,只是道:“太后若是有事,明日可至紫光阁。此处并不是说话的地方。臣告退。”说罢迈步,身后一阵细碎脚步声来,鼻端香风拂过,看见傅宛平竟拦在了自己身前。

“魏王殿下,倘若你不怕在这里说话被人撞见,我也不怕。”傅宛平冷笑道,“我寻你,确实是有事,关乎国家之大事。”

萧琅略微蹙眉,借了昏暗的夜光,看她一眼,终于道:“我还是那话,你来紫光阁吧。你父亲大人和欧阳大人正在那里。你是太后,桓儿年幼,你若有事,并非不容你说话。”说完转身,大步往前而去。

~~

萧琅至紫金阁,与傅友德和欧阳善刚议完今日最后剩下的几件朝廷之事,外头宫人传话道:“太后到——”声音里带了丝掩饰不住的惊诧。

傅友德和欧阳善对望一眼,也是讶异不已。齐齐站起身,看见傅宛平已经进来了。朝她见礼后,傅友德便问道:“宫里正为太皇太后贺寿,太后不去那里,怎的到了这里?”

他虽是傅宛平的父亲,但君臣之礼,仍需恪守,尤其是在外人面前。

傅宛平道:“我过来,寻监国魏王有事商议,你们退下。”

傅友德欧阳善再次对望,不约而同皱了下眉,看了眼萧琅,终于勉强出去了。

傅宛平看着萧琅,冷冷道:“这下我可以说话了吧?”

萧琅有些无奈,摇摇头,望向她道:“太后请讲,臣恭听。”

傅宛平盯了他一眼,压低声道:“我从前便听闻,唐王在北庭时便有不臣之心。如今桓儿年幼,恐怕他此心更盛。你身为监国之一,对此应该有所防备了吧?”

萧琅神色如常,便似她说的是今天天气不错而已。只淡淡道:“太后此话重了。唐王亦是监国之一,倘有半分你所言之心,先帝又何以会委他以重任?还望太后勿要信人谗言,免得冷了臣子的忠君心肠。”

“你向来就是这样,即便有事,也从不会言讲。从前就这样,如今愈发会遮掩心事了,”傅宛平冷笑道,“先帝不过是出于忌惮,这才委他以监国,加以安抚而已。先帝临终前,最后见的人是你。我虽未听到他说了什么,料想应也和桓儿有关。他既信你,把桓儿交托给你,你便当尽心竭力保他。我能说的,也就是这些。但愿你能听得进去。”

萧琅道:“太后放心。臣既监国,当履监国之责,绝不敢懈怠半分。”

傅宛平哼了声,立着不动,脸色有些难看。

“太后,时辰不早了,今日事也已毕。倘若无事了,臣先告退。”

萧琅朝她行了臣礼后,迈步离去,待要与她平肩而过时,忽听她压低声,没头没脑道:“你和金药堂的那个董秀,到底是什么关系?”

萧琅微怔,脚步一顿,侧头望着她,见她正盯着自己,柳眉紧蹙,眸中隐隐似带不屑之色。

“他是郎中,代林大人与我瞧病,如此而已。”

萧琅收回目光,随口应了句,继续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