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清放下手里的报纸,他最近接受一家报社的邀请,来到上海工作,看到报纸上又一次说起上海滩商业大亨,里面就隐晦的提到他的前妻周玉兰。他没有想到自己看不上的女人,本事这么大,名满上海滩。大多是赞美和称颂的,她乐善好施,还有人美心善。
经常的做些好人好事,也经常帮助人。
他和张敏薇这几年一直没有孩子,家里的父母一直埋怨他,说他不该和周玉兰离婚,有喜欢的娶为姨太太就是,没有必要和守在来家伺奉公婆的正妻和离,现在乖孙孙也见不到,张敏薇又下不了蛋。自己只要回去,老父老母就哭的稀里哗啦的,看着老人满头的银发,他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好。
沉思很久,于立清进到房间里换了一身体面的衣服,长呢子大衣,还有干净光亮的皮靴,朝振兴小区而去。戴上近视眼镜,斯文儒雅,看着还人模狗样的。他信心十足的去找周玉兰要儿子,他是孩子的亲爹,亲爹要见儿子是天经地义的。
振兴小区不会让住户以外的人随便进出,只要看到陌生的面孔,都不会放进去的。
“先生,您要找谁?”刚走到小区大门口,就被人拦了下来,于立清顿了一下,“我找周家的人,就是建造这个小区的周家。”
“先生,请问您贵姓?是周家的什么人。”
“姓于,是周家的亲戚。”于立清只是简单的述说。
“请等等,我们要去先看看周家主人在家没有?”
于立清站在寒风中,吹的有些瑟瑟发抖,他环顾四周,仔细查看,才发现这里和别的地方很不一样。来往的守卫都是精神奕奕,还有他们不像一般的粗人,对着来往的住户都彬彬有礼,面带微笑,让住户很放心还有备受尊重。
没有一会儿,就有之前去通报的人回来说:“于先生,周家没有主人在家里,好像都出远门,家里只有几位仆人,说不认识你。”
于立清没有想到周家没有人,只能转身离去。
周玉兰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她知道是于立清,虽然看不到,从保安的描述中,她就能猜到那是于立清。
她对于于立清她不想见面,也不想和他扯皮,于立清在文人中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影响力,这人善于用笔杆子口诛笔伐他人。扯皮是他擅长的事情,自己怕麻烦。
她最近拿下来另外一块地皮,打算再盖一个小区星星小区,在法租界的另外一处地方。规模不必振兴小区小多少。小区也是她亲自参与设计的,每一处都修改了很多次。开工要到明年春天,现在只是前期准备,这也可能是她做的唯一实业,别的实业,那就算了吧,什么实业救国,不是她不想,是因为很多麻烦事,长期的实业会有很多无穷无尽的麻烦。
作者有话要说: 推荐一波山山的预收文
《五零六零~我是锦鲤》
穿越五六十年代,好运爆棚,随便做件事都是好人好事,这运气也是没谁了。金手指粗,粗,粗,巨粗。
第109章 民国女商人6
房地产时间段, 回报大,还不用担心被人长期盯上。当初振兴小区卖完以后,她为什么不接着再搞房地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想和于立清扯皮,就得赶走他。几天后, 一件天大的好事砸在于立清和张敏薇身上, 可以用馅饼来形容。两人欢欢喜喜的离开上海去到北平。今年最后两个月在北平先工作,过完年就要启程去国外工作。
目送两人上了火车, 周玉兰才松了一口气, 于立清是渣男,但是也罪不至死,周玉兰也不好把他怎么样。人家只是嫌弃原主,既没有虐待她也没有要搞事,离婚的时候陪嫁也是让她全部拉走, 为了带走孩子,周玉兰没有要于立清的补偿,这个不怪于立清,只有这样自己给儿子改姓,才改的心安理得。
于立清一直不明白这么难得的机会怎么就轮到了自己。
大药房的生意很好, 周玉兰都是交给周父帮着一起管理的,药房的生意很好, 药效好,价格亲民。周玉兰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心力,也招收不少处理药材的老师傅, 坐堂大夫的医术也是经得起考验的。她没事的时候也会在这里多转转。
转眼很多年过去,这些年她过得不错,经历了太多,外战结束。过不了多久 ,另外的战争依然会起,有一天,在家中闲坐,突然有小区保安上门,说是外面有人拜访。
“有说姓什么吗?”
“说是17年的天津故人。”
保安队长转述着外面那位先生说的话。
此时的周玉兰已经不是年轻人,从离婚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十一年,她的鬓角也染上银霜,人不再年轻。可是眼不花耳不聋,在家里没事就逗逗孙子,家里的生意都是交给儿子亮亮在管,大学毕业就结婚。很快就有了孩子,现在家里四世同堂,是远近闻名的和睦家庭。
“请进来吧,从后面大门带进来。”周玉兰知道是谁,只是这个时候找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之前对外的时候,周玉兰私底下不知道做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结束,她想缓缓,不想这么快介入其中。
“多年不见。”
“多年不见。”
二十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见,还是能一眼认出彼此,周玉兰带着两位到了楼上书房,交代儿子守在楼下楼梯口,不能让人上来。
在楼上书房,分宾主坐下,故友给周玉兰介绍他身边的这位,介绍完周玉兰伸出双手,“久闻大名,在您面前,我估计没有什么秘密吧?没有查的底掉吧!”
“周女士,对您可不需要做这些,您在上海滩的美名,是人尽皆知的,我们不需要做这些。”
之后的气氛慢慢好了起来,也轻松了许多,对于他们提出来的一些请求,周玉兰稍作思考之后,和他们几经商量,推敲过后改了他们几个小的请求。
“既然是故人亲自上门,我也不藏着掖着,我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这些年不少朋友邀请我和他们一样去到国外生活,我为了老父老母一直没有走,以后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想走。离开自己的国家,不是我最终的选择。我现在也不要什么保障,只是等大局稳定的时候,我想见见那位。”
“没有问题。”
“好,到时把人带来吧,我这里安排几个人不是问题。还有的事我会多看顾和帮忙的,这点放心吧。还有你们要的东西,我也尽可能的弄来,对于我来说那不是问题。只是运出去很难,上海这段路我能想办法,到了别的路段,就要靠你们自己。”
“嗯,真是太感谢,能送出去上海,就已经很好。”
在他们走之前,周玉兰送了几台小巧功率大信号频率范围广的电台,亲自用自家的车送出去上海。还有附赠的一些物资,也一并送了出去,这些东西故人都一一给周玉兰打了收条,故人也是有心人。
四年的时间,周玉兰为此做了大量的事情,做了太多的掩护,包括捞人,送人。其中包括物资的运送,还有很多方面都做了许多事情。
她没有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在未来的一段动荡岁月中,一家人因为她的努力,也过的很平顺,家里的大房子也没有被收走,一家人算是平稳过度。即使在动荡的岁月中,她也保证了自家的安全,没有人去她家闹过,或者说没有人敢去闹。
她的生意也悉数上交,不过额外的房产她都保留了地契,她知道以后会收回来的,在国家最关键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海外友人,给国家买了不少被限制的东西。这些都是她帮着张罗和购买的。
周亮从父母离婚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也没有去刻意打听过父亲的消息,只是在战争结束后的动荡岁月中,他听妈妈说起过,父亲孤家寡人被送到某个地方改造。为此他托关系,给他调了一个不那么艰苦的地方,也定期给他寄了不少吃喝穿的东西。于立清只是刚开始,待了两年。在最后的人生岁月中,他才彻底弄明白,还是传统的女人能共患难,他的友人中很多原配一直在艰苦岁月中陪伴着,可是后来找的,都不是这样。只是那又怎样,这些与他没有关系。
出来以后,他写下了自传,写下一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还有他第一次新婚以后那一年岁月的怀念,对儿子的思念,还有愧疚。以及对原配妻子的感恩,这些年是谁救助的他,他能猜出来是谁,也知道没有前妻的允许,儿子也不可能经常这样做,包括自己只是进去一两年就出来了,肯定是儿子在外面努力的。
终其一生父子俩再也没有见过面。周玉兰对于儿子做的事,都是知道的。她不干预,甚至会帮帮他,这是儿子唯一能为他的亲生父亲做的事情。自己也不会反对,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亲缘淡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