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肃直到今天才算知道,原来袁克定并没有对蔡锷有什么坏印象。简单来的说,只要不支持袁克定坐上太子位置的,这位堂兄都是一副不感兴趣的态度,倘若是反对其坐上太子位置的话,那其必定是反目成仇。
好在蔡锷这个时候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奢想,他所图的无非是尽快统一中国。无论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谈判,只有一个完整的国家才能衍生出完整的国防系统。
袁肃不禁在心里揣测着,倘若能够一直将蔡锷留在北京协助大总统叔父整顿中央军,那会不会就能避免护国战争的爆发?又或者大大的削弱护国战争的影响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真是如此,他势必是要坚持拥护帝制的推行,甚至还要不遗余力的压制反对帝制的各方势力。可这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立场?换一句话来说,这究竟是不是符合自己最大的利益。
两天之后,袁世凯总算抽出了一些空闲时间,在私人书房接见了袁肃。
袁肃是在袁克定和夏寿康的带领下来到书房,刚进屋见面,他便又要下跪行礼。虽说男儿漆下有黄金,每次来北京总统府都要行这样的大礼,多多少少会显得没面子。可一方面是旧有的礼俗在这里,另外一方面也是厚黑学的运用,为图大事,不拘小节。
这次袁世凯倒是显得十分热情,连忙站起身来扶止袁肃,和蔼的笑道:“瞧瞧,克礼还是这么守规矩。如今是民国了,许多以前繁琐的礼仪当省去就省去,没必要还要如此精细入微。大老远的来一趟图的是一个团聚,不为其他。”
袁肃规规矩矩的欠身说道:“我中华是为礼仪之邦,祖宗传下来的礼节断然是不可忘的。更何况承蒙叔父如此照顾,已经两年邀袁肃北上过节,如此亲情恩情,袁肃必当感恩戴德。”
袁世凯对袁肃的话心领神会,随即又笑呵呵的说了两句话,然后邀袁肃落座。
夏寿康没有退下,他与袁克定一起坐在了一旁。
袁世凯先询问了一些袁肃的近况,又把最近打听到袁肃在辖区内大兴实业、规范法纪法规以及扩充军队的事情追问了几句。对于这些问题,袁肃都一一作答,能详细的则详细,需要简洁的则简洁,同时还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推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愿望。
“工业确实是强国根本所在。洋人船坚炮利,都是赖于英人掀起的两次工业革命。我们中国要想彻底摆脱洋人的制衡,势必要好好发展工业。”袁世凯深以为然的点着头说道。
“还是叔父明晓道理。只是如今我们中国工业的程度远远落后于国外,要想尽快发展工业,一定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可偏偏洋人奇货自居,不会轻易的传授优越的工业技术。而若是单靠我辈一步一步摸索探索,不仅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更是需要走一段漫漫长路。”袁肃感慨万千的说道。
不过在他的印象中,北洋政府对中国近代工业还是有所推助的,正是在北洋政府执政的时期,中国资本主义才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资本主义的推进势必会带动生产设备的革新,哪怕因为连续的内战,最终没能有所跳跃性的突破,但多少还是在缓慢前进。比起在之后的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那会,工业几乎全部依靠英美援助,唯独山西有一丁点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从刚才袁世凯的那番话就能听得出来,其实袁世凯对工业与国家强弱的关系是有很深刻的认识,这也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工业能有所发展的原因所在。
袁肃所期望的,就是能在叔父袁世凯对工业有所认识的基础,说服其能促成工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你说的不错,不过好在有像你这样愿意脚踏实地去摸索的年轻人,正所谓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只要你能迈出这一步,就距离成功近了一步。咱们这些北洋的人,外人都只当我们固步自封,可自古以来手握国家大权的人怎么可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的前进才能找到稳固权力的办法。”袁世凯意味深远的说道。
“叔父所言极是。所以小侄此次北上是有两件正经事想与叔父磋谈,为首的一件事便是与我们中国工业有莫大的关系。”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是吗?说来听听。”袁世凯饶有兴致的问道。他倒不是出于对袁肃的客气,而是当真认为袁肃确实是有一些很独到见解,而且不少见解还很对自己的胃口。从袁肃参加陆军预备大学堂策论考试的两篇文章,到后来的“中央集权”思想,再加上之前讨论宋教仁的问题,以及最近所提出的“中央军”系统,无一不是针针见血。
他对袁肃这样的年轻人还算能拿捏住几分,要想拉拢这样的年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体现自己的价值。
“小侄是希望叔父能以大总统的身份,正式制订一套扶助工业发展的政策和计划。比如通过减税,技术合作,又或者是官办投资等等方面。除此之外,叔父也应该革新目前官办企业陈旧的经营方式,采取更具有市场竞争和效率的先进管理思路,在这个基础上以官办工业为领导,带动全国整体工业进行发展。”袁肃先简述了一下自己的意思。
“工业的发展确实刻不容缓,这一点我自会与内政部、工商部尽快讨论相关的政策。至于官办企业的革新,这倒是一个很新意的说法。众所周知,因为前清那会儿的腐败,以至于举国上大部分官办企业全部是亏损严重。如今国内现有的官办企业实际上也没有太大起色,不仅投资商对官办企业不抱信心,民间更是口碑极坏。”袁世凯深思的说道。
“没错,前不久梁部长还专门讨论过这些问题,说是要关闭一些在北京和天津的官办企业,将资源集中起来,省的再让这些毒瘤来拖累财政。”一旁的夏寿康也跟着附和的说道。
袁肃心中暗想:这梁部长应该就是梁士诒。
“确实如此,但并不能因为官办企业的贪污腐败,就彻底停止官办企业的经营。纵观许多西方国家,多少都是有官办企业存在。官办企业的意义就是在于能直接接受政府的调控,更快速和更快捷的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其他企业的共同进步。贪污腐败是法纪问题,只要能真刀真枪的整顿法纪,恢复官办企业的信誉和效率,势必能够带来长远的利益。”袁肃说道。
“不得不承认,你说的在情在理。我生平最痛恨的就是贪赃枉法,此事绝对不能姑息。官办企业的今后发展是必然需要一个全新的方向,我知道克礼你这两年在滦州办了许多产业,姑且可以先拿滦州方面做试验。若是真的成功了,大可按照你的套路在全国各地推广。”袁世凯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
第6章,制式步枪
“有叔父这句话,小侄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另外,小侄以为当下国内仍然不算太平,工业的发展毕竟是一次经历大消耗、大投入的积累,若是因为动荡事故而破坏了正在起步阶段的工业机构,只怕会得不偿失。再者,根据国内各省的资源分配,以及现有工业基础的规模,小侄倒是有一个特别的建议。”袁肃转而又说道。
“哦,是什么建议?”袁世凯依然保持着热忱的一面问道。
“那就是可以暂时先将工业发展集中在山西、直隶、湖北三省做为重点发展。如今这三省都是中央政府加强管制的地区,命令下达容易执行,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时局动荡而影响工业发展的进程,此外,山西有丰富矿产,湖北又有工业底子,直隶则有良好的涉外资源,齐头并进,一定能有所成就。”袁肃煞有其事的说道。
袁世凯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袁肃的提议,随即缓缓的点了点头。
这时,夏寿康又开口说道:“小袁公子的提议甚好,若国府真要下定决心发展工业,自当先以此三省为重点发展。”
袁克定也跟着说道:“确实,在咱们自己地头上发展自然要方便许多,也不至于让咱们国府的成果白白遭他人占了便宜去。”
袁世凯颇有深意的瞥了袁克定一眼,自然是察觉到袁克定的话毫无气量可言。略微停顿了一阵之后,他这才又开口说道:“没错,这是好建议,我必然会认真考虑的。关于工业发展的事情,明后两天我便派专人开始筹备相关的会议,也找几个外国顾问来探讨一下。若一切顺利的话,或许今年年中便能大刀阔斧的动起来。”
袁肃不掩欣喜的说道:“叔父此举,必是我中华振兴的转折点,也必能成为载入史册的重大一举。若是因此而能掀起我中华的工业革命,叔父当居首功。”
袁世凯哈哈笑了一阵,挥着手说道:“身在首职,应尽本份,首功自是算不上的。那么,克礼,你刚才说有两件,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袁肃这才从口袋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新式步枪图纸,双手呈递到袁世凯面前,语气一丝不苟的说道:“叔父,这是小侄从英国枪械设计师手中收购的一支新式步枪的设计图,包括这支步枪的所有生产权,业已一并购买到手。”
他没有把一零一工厂的事情说出来,既然一开始就打算给这个工厂戴上神秘的面纱,那就自然要贯彻到底。这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如果告诉袁世凯他秘密建立了一个兵工厂,以袁世凯的猜疑之心,只怕又会另有所想。
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简单那就简单化。
袁世凯接过图纸摊开来,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阵。坐在一旁的袁克定一听说是新式武器,连忙也站起身凑了上来,跟着袁世凯一起观看这份图纸。
“新式步枪?”袁世凯有几分惊讶之意。
“是的,这是一支全新的步枪,采用与汉式步枪一样的子弹口径,而且是比普通步枪要短,比骑兵步枪又要略长一些,可称为是步骑枪。”袁肃在一旁介绍的说道。
步骑枪的概念目前在中国并不算普及,绝大多数中国军事将领都不曾听说过这种武器,只有一些出国留学或者见识广泛的人员才会略有耳闻。袁世凯身为北洋军事领袖,自然是听说过这样型号的步枪,但是对这样型号步枪的认识却不是很深刻。
归根结底,北洋政府现在还很穷,经费基本上都得靠贷款来维持,所以军备扩充上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再者中国现在普遍使用的汉式步枪已经很不错,哪怕综合水准不如外国的一些步枪,但起码性能和质量还能凑合。
“贤侄,你将这支新式步枪的图纸带来,可是有什么想法吗?”袁世凯不慌不忙问道。
“叔父,眼下我中华陆军几乎没有什么完整的系统化,各路部队毫无统一的章法,总军事后勤更是形同虚设。然而毕竟这是积病已久的境况,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有所改善,所以细微的地方大可先不去讨论,但笼统的事宜则是可以先做尝试。”袁肃振振有词的说道。
“你究竟要说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袁世凯有几分疑惑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