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1 / 2)

国夫人 岚月夜 2413 字 4天前

“姐夫什么时候去工部?”

“已经去了。”苏铃说着压低声音,“正好我们随驾去绣岭,他要去官署点卯,不用带着他,眼不见为净。”

“……你不怕他在家里胡闹?”

“我留人看着他。”

说起绣岭,姐妹两个连崔氏一起,又聊起了温泉山庄,苏阮顺势邀请四婶和卢氏,也抽空过去住几天,泡一泡温泉。

两人都说家中离不得人,让她们自去,于是最后她那个偌大的温泉山庄,还是只有苏阮和付彦之夫妇两个主人住进去。

绣岭宫依着绣岭,背山面水而建,占地颇广,规模宏大,乃是一座形制健全的离宫。

圣上赏赐给苏阮和兄姐的温泉山庄,就在宫城之西,三座山庄相连,苏耀卿的在最外侧,苏阮的在中间。山庄里面屋舍都修葺一新,可直接入住,几乎什么都不用操心。

苏阮很喜欢,当日就拉着付彦之泡了温泉,舒舒服服地享受起来。

可惜临近岁末,御史台正是繁忙的时候,御史中丞作为御史大夫之副贰,许多具体事务都要他们二人来处理,所以付彦之虽然也随驾来到离宫,却着实不得闲,之后每日都忙得天近黄昏才能归家。

而这个时候,参加各种饮宴的苏阮,往往还没散席回来——之前在京,大家居于不同坊中,付彦之也赋闲,苏阮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婉拒各种邀请,到了离宫就不行了。

几个得宠的公主在离宫外都有温泉山庄,相距不远,去了这家,不好不去那家,再加上圣上还要赐宴,东宫也做了一回东,宴请圣上和各家皇亲国戚,来来往往的,十余日都没个消停。

这一日是新安长公主设宴赏雪,苏阮看着天色不早,付彦之也该散衙回家了,就跟主人告辞,说自己不胜酒力,又吹了风,想早些回去。

长公主知道她还在新婚,估计是想早些回去陪丈夫,就没多挽留,正要自己送她出去,永嘉公主听见,过来说:“我替姑母送客吧。”

苏阮和永嘉公主挽着手出去,到外面清净些了,永嘉公主先开口道:“夫人这是惦记付中丞了吧?”

苏阮笑了一笑,没吭声。

“夫人也是个痴心的人儿,看来,我该劝劝维钧,早日死了心的好。”

苏阮笑意收敛,“怎么?他找到公主那儿去了?”

永嘉公主摇头:“他是求我说个情,怕您真的恼了,拿他当个轻薄无行、趋炎附势的小人。”

“难道他不是么?”

永嘉公主认真道:“要依我瞧着,还真不是。”

“是不是也无所谓,我待他,从来只有主宾之谊。从前肯帮他,不过是不忍看他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罢了。”苏阮眯起眸子,看向天边斜阳,“要说旁的,他连我们付中丞一根头发丝都比不上。”

永嘉公主附和道:“那是自然。我都听说了,这御史中丞之位,说是林相推举,实则是圣上早就看准了,要留给付中丞的。论才学本事、样貌家世,华维钧都绝不可能同付中丞相比,他自己也知道是痴心妄想,如今只求夫人原谅。”

对着她,苏阮直接说了实话:“也谈不上原谅与否,我虽有些恼,那日敲打过他,也就算了。不过他自己在我们付中丞那里挂了名号,以后我的府门,是不好让他再进了。”

“那也是他自己活该。”永嘉公主说完这句,脸上现出几分迟疑,“他还有句话,让我无论如何要传给夫人听……”

“什么话?”

“都是胡话,夫人随便听听。维钧说,他自知比不过付中丞、配不上夫人,但愿为夫人心腹,奉夫人为主,一心一意为夫人谋划。”

第65章 家常 ...

苏阮回到家时, 付彦之刚换了家常衣袍,正自己动手煎茶,看见她进来, 就笑道:“你是闻见了我的茶香不成?赶着就进了门。”

“是啊, 远远就闻见了呢!”苏阮脱下外袍, 走过去从背后抱住付中丞的脖颈,深深吸了口气,说,“真香!”

然后不等他反应,就起身跑进里间, “等我卸妆更衣!”

付彦之含笑低头, 继续扇着炉火烹水。

等苏阮收拾好出来, 茶已煎好, 付彦之送了一杯到她手中,笑问:“今日怎么回来这么早?”

“回来陪你啊。”苏阮笑眯眯答。

她洗了妆容,露出白里透红的皮肤底色,像个娇俏的小姑娘, 付彦之等她喝了茶, 就接过茶杯放下,将人揽进怀里好好温存了一会儿。

带着茶香的缠绵一吻过后, 苏阮躺在自家郎君怀里, 低声絮语闲聊。

“今日公务办得很有成效吧?”

“你怎么知道?”付彦之笑问。

“你回来还有闲情自己烹茶,我不用问都知道了。”

付彦之对公事一向谨慎,回到家中是从不提具体公务的, 苏阮便也不问那些,只关心几句累不累、顺不顺利之类的。

“夫人慧眼如炬。”付彦之笑着轻抚苏阮鬓边秀发,“你们今日宴饮如何?”

“长公主设宴,只请了女眷,谈谈儿女亲事什么的,格外清净。”

付彦之失笑:“怎么?同你谈儿女亲事么?”

“同我谈不行?”苏阮抬眸斜他一眼。

“我只是好奇,谈谁的亲事。”

“珍娘。”苏阮侧了侧身,让自己躺得更舒服些,“永芬长公主第二子,不是尚了宜春公主么,宜春公主去年病故,长公主挑剔,一直没选到合心意的儿媳妇。”

这个人,当初梅娘还跟苏阮提过,苏阮嫌辈分差了,坚决拒绝,没想到几个月后,竟然又说到珍娘头上去了。

“那怎么同你说,不同大姨去说?”

“想先跟我探探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