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2 / 2)

在演义之中此人的女儿嫁给吕布为妾,后被张飞醉酒毒打怀恨在心,便趁刘备关羽出兵之际连接奉先将下邳城献出,后为张翼德所杀!今世情况发生了改变,吕布与刘备争夺徐州之事的确曾经上演,但最后的胜利者截然相反,可能曺豹亦是因此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当日他便与刘备不睦,后详情如何刘毅并不知晓详细,但观其此时前来迎接徐晃那面上的欣然之态绝非假装,二人之间想必也不为善。

刘毅援助下邳是看准了曹操会在关键之时退兵的,则他便可名利双收,为此冒一些风险并不为过,让郭嘉出使曹营,朗生在徐州众人面前可是好生扮演了一次神棍。出于避嫌之意当日陶谦要他镇守下邳他自要推脱,亦不想便宜了刘备兄弟,于是乎曹将军恰逢其时,便成了燕王口中的徐州第一良将!言及守卫重责非曹郎将莫属,陶谦对他的言语自然深深信任,便依其言重用曺豹,将城防之责尽数与之。

当年朗生言此不过是信口开河随便找些借口罢了,却不知他的一言却是成就了曺豹一番不小的名声,其后随着刘毅声名越来越响,识人用人之准更是天下公知,也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干才被他发掘之后名扬当世。如此这般刘毅口中的一代良将那还了得?吕布攻击徐州之时便是顾忌于此而不敢对广陵过分用兵,便连曹操麾下大将于文则在统领大军前来之际对这位良将之才亦是极为忌惮,甚至曹孟德本人都起过挖刘备墙角的心思,只是因其家族之事这才作罢!

这一来二去之间曹豹的名声便越发响亮起来,竟还不弱于关张二将,可能这也是他未能连接吕布以及后来刘备将之投闲置散却并为杀之的原因,一代名将自当有所风骨,连接外敌不可取也,而倘若对此人下手,以他的名声自己说不得便要落个“害贤”之名,刘玄德亦是投鼠忌器,一句无心之言可以产生如此威力刘毅足可自豪了。

这曹豹虽不是什么人才更不是所谓的良将,可其人颇是知恩图报,对刘毅总是赞赏有加,与刘备暗斗之时还有过若是当年将徐州交与刘将军当如何如何之言,后朗生与糜贞成礼,糜家及陶谦皆有重礼相赠,曹将军又怎会落后,精心寻觅了一把吹毛断发的匕首作为贺礼之一送上,而这把匕首徐晃在燕王府中见过,才知其来历。

第九百四十二章 广陵夜宴

构思主动出击之策,庞统在此中花费了极多的心血,各项准备都做得极为周全精细,否则又怎会如今战局态势下上呈燕王?如今的朗生无论是在百姓还是士族之中都有着极佳的名声,这对他的霸业会有很大的帮助,庞统心中自是深知,他们每一个筹谋策划之中都必须顾及此处。此次进军徐南按他的判断定能将三郡之地收入囊中,如能再得到当地百姓士族的拥护便更是锦上添花,燕王如此顺民心得民意,岂不足以反证刘备的失德之处,与战场之外不忘对敌进行种种打击亦是有效的手段,思来想去那曹家的曹豹变成了加以拉拢的最佳人选。

如此重要的人物他岂能不与徐晃交代清楚?况且当年前来北海徐州公明亦是相随刘毅身边的大将之一,虽然对这曹豹并无太深的印象,但经庞统如此提醒也记起了不少,如今见来人如此热情,徐晃也是满面笑容的迎了上去,言语之中充满了故人相见的喜悦,观及此情此景,龙骧军士卒无不认为这中年胖子乃是将军的至交好友,亦足见公明的演技至少可以称得上合格了,曹豹见此笑容则更为灿烂。

“难得燕王还能记得曹某之名,惭愧、惭愧。”嘴中说着惭愧可观曹豹面上那是一派自得之意哪有半点惭愧的样子?这人都是好面子的,当年的安北将军此时已然贵为大汉燕王,位极人臣,大权在握,更是与自己“知己相投”(曹豹一直如此认为),当日那番赞誉今犹在耳,如今这大汉名将徐公明又是如此礼遇,岂能不受用之极。

“呵呵,玉安兄自谦了,燕王知人之名天下共知,曹将军良将之姿又有谁人不晓?当年吕奉先于文则等辈都不敢与之交锋足见将军之能,有些欺世盗名之辈有眼不识泰山罢了,以晃之见,此与将军而言却乃喜事也,如今燕王大军到此,将军之能岂能埋没,恐怕日后还有徐某向将军讨教之处!”好听话高帽子不用钱更不费劲,只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事情,此人既然对于燕王大业有所助力,公明又怎会吝啬赞赏之言,这帽子一顶接着一顶徐晃送出可谓行云流水。

“岂敢岂敢,公明兄如今乃是燕王麾下爱将,善战之名扬与天下,谁人不知燕军龙骧军之名?与这统军之处自该是豹向将军请教才是。”曹豹闻言这身躯越发的轻了起来,似乎双足用力便能凌空而起,说的太好了,燕王的眼光什么时候有过差错,刘玄德,欺世盗名之辈罢了,看来终究还是燕王知道我的心意。当然良将自该有所气度,将笑的有些酸软的面部肌肉微微放松,便对徐公明投桃报李起来。

“玉安兄,你我故人之情暂缓相叙不迟,晃此次受燕王之命前来便是要详查刘玄德私自迁移人口之事,徐南三郡皆要细细察知,兄在徐州向来威望极高,还要助弟一臂之力才是,如今公事要紧,将军便与晃一道先至广陵再议吧。”徐晃身经百战武艺高强胆气豪壮,但今日此事终究并非所长,军师的交代他已然做到,再与此人虚应下去必有浑身生寒之感,他对燕王的眼光绝不会怀疑,可刘毅当年归时就与他们说过此中详细,对曹豹此人公明亦可称得上是知根知底了。

“公明之言,正理耳,早就闻听将军将要前来彻查此事,今日随豹前来人中多有身受刘备迁民所害,待到广陵城中将军可一一问之,豹虽是驽钝但在这徐州之处还有一些薄名,便公明不言为了燕王之事也当尽心竭力!”曹豹闻言一脸正色的言道,对于刘备的迁民之举显得是深恶痛绝,当下掉转马头便主动先行为徐晃大军开路而去。

在庞统定计之前,天耳对徐南三郡的情况已然打探的极为清楚,刘备深知在此处他绝无与燕军相抗的可能,因此除了一些郡国士卒之外根本就没有精锐驻扎其间,而在广陵城中那些郡国多半便是听命于陈家,以如今之势徐晃大军前来稍有常识之人便不敢与之相抗,刘备或许为了属领安定而投鼠忌器,但公明此来可是有钦命在身的,和他作对就是与大汉朝廷为敌,光这个大不敬的罪名就绝难担当,因此广陵城在徐晃眼中乃是唾手可得,当然龙骧军也做好了战斗准备,亦求万无一失,如今观这曹豹的举动虽是有些喧宾夺主但此时公明根本不会去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此人的举动恰恰说明的广陵的不设防。

果然等大队人马到了城下,城中一干官员望族早就在此等候了,为首的正是陈家家主陈圭,对于徐晃的前来众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配合与敬意,自然这个敬意只有小半是对公明,更多的还是冲着他身后的燕王刘毅。与此间徐晃的表现恰如其分,既不失大将钦差的威严对一众亦是宽慰有加,使人大生好感,却原来燕王麾下的大将都是如此了得,看那谈吐气度就绝不似一勇之夫,倒似个饱学多才之辈。

这当然也是庞统选择徐晃而不是麴义前来此地的目的,燕军八大主力军统领之中,公明跟随燕王时日最久,且无论长相气度学识都可为众人之佼佼,颇有儒将风范,用之于战场自可纵横驰骋寒尽地胆,而在此处亦能与众人和睦安定其心,换了麴义与前者处尚能不至逊色,可后者之间就要相形见拙了。徐南之处重在收取人心,公明显然就是最佳的选择,其人亦是刘毅心中复合型大将之才的典范。

至于与公明同来的徐州名将曹将军更是一扫往日的失落,极有扬眉吐气之感,这人一旦心情上佳,便是行走仪态都会有所变化,观其迈步之间顾盼神飞,就连那发胖的身躯也有了几分雄壮之意。而很多与之熟识的士族众人或是商者见了曹豹与燕王爱将徐晃竟然如此亲近心中都是一动,此处以后将在燕王治下已然是不争的事实,若能与这被其称为良将的曹将军拉近关系绝对不失为明智之举!

当晚陈圭在府中亲自设宴为公明接风洗尘,广陵城中颇具名望之人亦尽皆出席,宴前徐晃便先明言自己前来所为何事,尚要仰仗各位尽力相助,言语之间不无威严之态却也表现出了不少和善之意。见徐将军如此礼贤下士,众人怎能不投桃报李皆纷纷出言自当助将军一臂之力,此后宴席方才正式开始,歌舞、器乐等会中必备之事一一上演,徐将军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更不时与在座众人亲切交流,越发显得挥洒自如!这亦要归功于下邳城中的那些宴会了,本来众将操练尚且不及哪有心情为这等之事,可燕王却是有言,平日里的交际宴席乃是人之常情,在保证麾下操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也要参与其中。

不过徐晃在宴席之上看似与众人都是言谈甚欢,可心中所想可与此间没有半点的关系,今日随他进城的龙骧军士卒不过五千之众,照其所言此乃燕王惯例军不可扰民,哪怕城中会有埋伏五千龙骧军足以应对一切突发情况。而在龙骧军来此一日之前两营步卒与骑兵营已经在副统领臧霸的率领之下以最快的速度向着原先六合水寨的位置穿插而去了,其余各营亦会在今晚之后兵分几路迅速占领徐南多处要地,徐晃的第一步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将此处全局掌控手中。

而一旦臧霸传来讯息,跟在龙骧军身后的民夫队伍亦会携带建立水寨所必须的工具器材紧紧跟上,如今民夫队的行进可不是仅仅靠他们的双腿的,数百辆骡马拉拽的大车将会大大增加他们行进的速度!第一批民夫便是在一千龙骧军士卒看守之下的三千倭奴营,他们将承担建立水寨之中最大强度的工作,按照燕王与庞军师之命,这个水寨一旦建立就不会是临时性的存在,按燕军的说法叫做战略永备工事!

徐晃并不知道为何燕王会对这三千倭奴营有着如此强烈的防范之意,在他看来经过田豫的调教这些海岛之奴的服从性甚至已不在龙骧军士卒之下,干起活来更是个顶个的行家里手,对他的麾下已然是一支不错的辅助力量!当然燕王之命是定要遵从的,田豫亦是有过交代对这些人绝对不用手下留情,其中一言颇为精妙,他们只不过是人形工具而已!有此想法并不代表公明心中对这些奴隶会有什么怜悯之意,在刘毅的熏陶下所有战将都有着一种极为强烈的大国心态,异族倘若像如今的乌桓匈奴能为我所用便也罢了,否则就杀到你怕!

酒宴结束之后陈圭又单独请徐晃入内堂叙话,公明欣然相从,此人亦是庞军师着重交代的徐州士族之一,乃是燕军要争取的对象,但也有一些事情是必须要事前与之明言的,以后此处便是燕地,自然要按照燕王的规矩来,曹家陈家一带头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第九百四十三章 扰敌之计

文官治政、武官治军,所谓人尽其用是一句高度的总结之言,在刘毅看来,用人的基本之道还在专才专用,在后世对于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一专多能,那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一种自然需求,但在汉末显然并没有如此之高的标准。除了那些史上留名的文臣武将之外,刘毅在人才的培养上是非常注重专业技能的,幽州书院、幽州武院、农事处之下的培训班,器具所之下的作训处,这些机构在人才的培养上各有侧重,文、武、农、工四个方面构成了燕地人才培育的基础。

当一个领域之中有了众多的专业人才的之后,它的发展才能变得更为迅速,眼下燕地各业的兴旺已然证明了刘毅看法的正确,在燕王治下不但军功卓著者能够收获丰厚的赏赐与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各行各业可以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宣传喉舌发展起来之后,刘毅就能更好的掌握和引导民间的价值取向。

这些专业人才会构成燕地各行各业发展的雄厚基础,但蛇无头不行,一个极具才干的领导者是不可或缺的,对他们的要求就不仅仅是专业了,在此处张虎便是最好的模板。当然似子才这般的大才更多是可遇不可求的,刘毅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似他这般全面,此时竞争机制的引入就显得极为关键了,在具体透明的制度保证之下人人都可以看见那条通往更高地位的道路,更清楚想要到达那个高度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往往在竞争之中就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力。

当年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曾说过这样的话,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三人皆乃良才,各有所长,但惟独孔明独观大略,还在三人之上。这大略二字用的精妙,道出了高级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所谓大指的乃是心胸宽大,知识博大,眼光远大;而略并不完全是简略的意思,身居高位,需要考虑处理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事事求全的结果多半便是事事不全,抓住事情的主要方面分配最大的精力,不要在细枝末节之上过多纠缠才能保证自己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对于麾下的高级人才包括自己在内刘毅便是如此要求。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要在各个领域之中都拥有众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之间本身并无轻重,但在乱世征战之时军事人才的重要性无疑便是更为突出。此时在燕地除了似幽州并州这样的战略后方之外,徐州、冀州、司州独挡一面之人都有着极为出色的军事才能,甘宁、赵云本就是燕军大将,而张虎的全面更不用说!必须先要保证领地的安全稳固才能谈得上之后的发展,在乱世中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证其余的一切都是无本之末,或者是一场辛苦到头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比于平州并州等大后方,前沿诸州的一州刺史职权就更为宽泛,简单来说便即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又是州中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帅,集军政和人事之权与一身,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位高权重。而之所以将权力如此集中与一人之手刘毅的目的便在让其行使的效率达到最高,这里不用去评述集权与民主的好坏优劣,单比效率集权要远远高于民主,这些州郡处在战线的最前沿,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敌军的打击而变成战场,此时就要求一州军政长官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最为准确的反应与动作,而手中没有巨大的权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权力产生腐化,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化此乃至理名言,因此一套完备的官员监察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天耳内耳担当的正是这个职责。绝不是刘毅对两位兄弟与张虎信不过,倘若真的如此这世上还有何人可以让他相信?但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证,其实反过来思考一下良好的监察制度对于官员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保护,可以减少他们犯错误的机会,亦可使吏治清廉政令通达。

对于如今的战局在刘毅脑海之中当然会有整体的规划,最佳结局莫如此战过后长江之北就能尽数收入囊中,他也会竭尽全力的向着这个战略目标努力,而单从军事角度而言眼下刺史制还不够完善,一州之地地域宽广,一旦军情有变消息的蔽塞肯定会让燕军的动作有所缓慢,且战场之事也会牵扯管理者极大的精力与此间,如何能够改善这个问题,后世那种军区制度就颇为值得借鉴,靠前将前线诸州划分成数个战区,保证其拥有强大的机动兵力和充足的后援,这不但可以使得战术动作和各方之间的协调会变得极为灵活也更能方便自身对于部队的指挥,毕竟军政一体只是权宜之计二者最终还要分开。

这个设想刘毅已然初步和郭嘉贾诩等某臣及几员大将有过沟通,以燕军此时的兵力规模一个战区控制在十万左右的兵力其中包含不少于两万的骑兵应该是最佳的配置,而对于战区的地域划分和各个战区大将的人选也已经进入了日程之中,龙骧军统领徐晃乃其中之一。一旦这个规划付诸实际,二将军甘宁将会致力与飞虎军中,而赵云亦将专注骑军的指挥,两个兄弟一为海军总司令,一为骑军总司令,加之一定的爵位,当是各得其所,亦能体现出燕王对兄弟的信重。

徐晃与陈圭之间谈了什么无人能够知晓,但从第二日开始公明对刘备私迁百姓之举的调查进行的极为顺利,很多世家都联合起来对燕王的这个行动进行支持,公明要人证有人证,要物证有物证,其中更有因此而妻离子散老无所依,惨不忍睹之状!足见刘玄德此举是在徐南三郡引起了极大的民愤的,而这些证据都会在不久之后成为燕军宣传处最佳的素材而将之宣扬天下,所有的事实都会极为充分清楚,以表达燕王的公允之心,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燕王对此向来注重,扬州刺史如何,大汉皇叔又如何,燕王代表的乃是朝廷和民心。

一旦此事被公诸于众,对刘备声望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而做到如何程度当然还在刘毅心中的意思,这便是另一个战场!不过倘若没有朗生,这样的宣传也是绝不会有如此大的效果,刘郎纸的普及,宣传处的设立使得消息的传播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之前所无法比拟的,也使得宣传战这样的战术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且还是攻守兼备,徐州之处刘毅用之一来打击刘备二来收三郡之民心,而在汉中战场之上正是宣传的起到的作用才使得曹军的流言之策功败垂成。

刘备的迁民之举到底在徐南三郡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行为违反了祖制,在大义的名分上是站不住脚的。有此一点握在手中,燕王对他动手便是名正言顺,在其中自然不少了曹豹的功劳,不过徐州名将还是极为爱惜自己的名声的,一切都在暗中操作,刘毅此举的目的并不隐晦,他也该要有所行动以报燕王盛赞之德,单从揣摩心意这一点而言,曹玉安也不是太过无能。

迁徐南之民以往扬州,刘备也不是不知会被刘毅抓住把柄,但扩张实力对他而言无疑更为重要,乃不得不为之事,自然会对朗生站在大义与祖制立场上的谴责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毕竟在他的心目之中此事虽对自己名望有损可言语之事终究难以造成实质上的损害,华夏又向来是只以成败论英雄的。可他还是低估了刘毅运用宣传战的威力,在这方面的经验当世无人可与朗生相比,日后自有一番计较。

公明身在广陵严查此事故意将声势弄的极大,此处及四近的士族都表现的很是配合,他们比寻常百姓有着更深的眼光,徐晃龙骧军一到,扬州军还未交战已然是提前后撤,这徐南三郡落在燕军手中便是板上钉钉之事,虽暂时还不知日后燕王对此处的态度到底如何,可观燕地之状刘毅的威严虽是不可冒犯,但行事却能称得上恢弘大气,这徐公明乃是燕王爱将,此番前来说是奉了朝廷旨意却不也是刘毅的心思,倘若对此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话这些世家估计也撑不到今日。徐将军在宴席之上虽未明言斥责刘备但言中之意已显露无疑,趋利避害,见风使舵本就是乱世之中立身的根本,此举并不意外。

龙骧军兵出徐州没有任何的遮掩,麴义进驻沛县亦表现的十分高调,此两军之举动与张合在洛阳之所为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在造出声势而为惑敌之计。虎卫军大张旗鼓是为了更好的掩护魏延将从子午谷直指汉中的骑兵,而龙骧烈火二军之为包括徐晃在广陵的举动就是要让飞虎军更为快捷隐秘的开赴大江了,一明一暗二者相辅相成。

当今天下南北对立,北方刘毅一家独霸,南方这是三雄并存,就像燕军天耳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对方的动静一般,曹刘孙三人对于燕军的动向尤其是其主力的动向亦是不遗余力的加以打探的。燕军八大主力步军包括铁骑营的驻地都有屯田之所,贯彻刘毅让军队能够自给自足的思想,出于对地势的要求他们与百姓村庄比邻而居并不奇怪,这就给打探军情之人提供了便利,当然这些打探大多只集中在外围,军营之内的管控燕军做得极为严格,尤其战时会更提升等级!

而飞虎军的驻地与其余各部都有所不同,水军并不用屯田,且他们的营地乃是靠近大海的天然良港,四周狂野一片三十里之内一目了然,尚有骑军士卒不停巡游其中,敌军的探子想要打探此处军情谈何容易?飞虎军的这个特点也便是庞统有足够自信让其尽快抢占长江水道之处,远航的能力让他们自徐州至长江入海口都会是在海上行进,以眼下各军的技术而言,这个行程是可以最大保证隐秘的,朔江而上直至建业的这条江道当日扬州之战时甘宁就曾走过并细细加以记载,可说是轻车熟路,因此只要飞虎军主力到达江口,他们的行动将会无比迅速,即使对方能够观察得到反应布置也未必跟得上。

当然所谋之事必求万全,要尽量减少意外情况的出现,因此徐晃与麴义二人的所为就是庞统谋划的扰敌之计,你刘玄德既然敢兵屯庐江想要策应中原之战燕军自然不会客气,拿下徐南三郡就是最好的示威,即使在与曹军两线作战之时却仍有余力可以对付扬州,但这样的示威是有限度的,庞统希望让刘备与诸葛亮认为他的举动是在对扬州军的渡江做出应对,或者此计并瞒不过孔明的分析,但只要能为飞虎军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先发制人他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如今甘宁的大军正在海上扬帆猛进,不日便可到达江口之处,此行飞虎军除了战船之外队伍中还有着不少的补给船,倘若扬州水军敢于迎战或是想要利用飞虎军远来补给不利的缺点对其加以牵制拖延,甘宁倒也不怕和他们斗上一场。但海上补给耗时耗力亦很受天气制约,徐晃进入广陵的同时由臧霸率领向着徐州长江北岸挺进的龙骧军士卒就变得极为关键,他们才是飞虎军最大的后勤保障所在。

第九百四十四章 大江北岸

三国演义之中温候吕布手下除了智将陈宫,猛将张辽高顺之外还有八大健将,其中就以臧霸臧宣高居首,而在史书之中对此人的评价还要更高,今世吕奉先在与刘备争夺徐州的战役中落败,臧霸亦并未投入他的麾下。并州一战刘毅率军与这三国无双虎将厮杀到了最后一刻终于将之击败,此人朗生绝不会留,而他的一众部下除了陈宫一意赴死被成全之外,张辽、高顺、宋宪、侯成等人纷纷加入了当时的幽州军,在如今的燕军之中前二人不用说,八大主力步军的两大统领,一攻一守相得益彰深受燕王器重,侯成为铁骑营并州营副统领,宋宪则为西凉营华子威之副,亦都是燕军极具实力的统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