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开恩科自此成了历朝历代选取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
众人还以为他有什么建设性的说法,谁知说来说去,不过一些前人说过的话,一些与他不不合的官员,忍不住嬉笑起来。
胡惟庸充分发扬了脸皮厚黑学,丝毫不以为意,继续说道:“隋朝虽二世而亡,唐顺应天意取代大隋,当年一代雄主,唐玄宗也说过,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此后大唐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科举,并一直沿用,足见这科举与我大明是百利而无一害!”
众人这会儿才有些明白胡惟庸要说什么,不少人点头。
“胡大人言之有理,唐朝士子科考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比之我大明八股文,可不是更多更繁琐,但大唐一朝,莫不是人才济济!雄霸四方,莫不是说唐朝的科举也禁锢了学子的思想,若是如此,我宁愿我大明永远禁锢我大明学子的思想,让我大明强大如唐朝!”涂节这时也走出来附和胡惟庸。
不过他这几句话说的极为漂亮,引起不少人叫好。
“你爷爷的,老子什么时候说过科举制度不好啊,你不要离题万里好不好?“萧云无奈的骂道。
“依微臣看,萧兄弟之言,并非针对陛下兴科举,开恩科,只是想陛下不拘一格取人才而已,唐代取士,不仅看科举成绩好坏,还允许“公荐”和“通榜”,便于取得才学兼优的人才,为国取才,取的不是书呆子,取的是有真才实学能报效陛下的真人才,不是一群满口圣人言,与朝廷无益的误国书生!“前排,魏国公,中书省右丞相、北伐大元帅徐达站出去来抱拳道。
“正该如此,科举是历朝历代专为搜罗人才而设立,但因为个人所具专长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随时依据皇帝下制诏设科选才。我大明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制科的科目也应该顺应要求,以微臣看,真正的科举,应该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的。唐代制科的名目不下数百种,常见的制科有明书、明法、明算、三史,开元礼……这些不拘一格的科目,使得科举考试在一定的规定之下,有着很大的自由,便于搜罗人才。依微臣看,这才是大唐人才济济的所在!”见有人声援自己,不出头那就是傻瓜了!萧云继续抱拳说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