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1 / 2)

严舒锦把梅花簪对着檀木盒上雕刻的梅花,正好按下去,轻轻一拧,就见那盒子中间竟然有一个夹层。

韩景目瞪口呆地看着。

严舒锦把夹层中藏着的纸拿了出来。

第249章 磐石包子的震惊

韩景下意识查看了一下四周, 确定没有任何人能偷看偷听, 这才松了口气。

严舒锦皱了下眉头,并没有马上打开, 而是看了许久,才坐下, 把纸放在桌子上,一点点打开,里面的字迹是皇后的, 严舒锦一眼就认出来了,因为皇后学字学的晚, 哪怕特意练习过,她的字也算不得好看, 而且和别的女子不同,皇后的字迹一笔一画, 写的很认真很有力度。

打开后就见里面写着, 如果以后贵哥成亲生子,若有二子, 让严舒锦拿着此信去求严帝,过继一子到严家望名下,让家望有人祭奠, 若是没有合适的, 就当没有这封信,她不愿意过继旁人的子嗣到家望名下。

韩景看着严舒锦的神色,问道:“可是有什么问题?”

严舒锦把纸递过去。

信并不长, 所以韩景很快就看完了。

韩景叹了口气说道:“皇后一片慈母心,这件事怕要和贵哥仔细商量。”

严舒锦摇了摇头,又把信要回来仔细看了起来,最终说道:“这信被人看过。”

韩景一愣,看向了严舒锦,他是知道这封信藏的有多隐蔽的,可是偏偏严舒锦说这信被人看过。

严舒锦解释道:“当初因为父亲他们参加了那些义军,我们一直心中很不安,在伯母没有离开前,曾经约定过,若是有朝一日我们分开了,想要偷偷联系又不能让旁人看到的,除了藏东西的外面的梅花是要六瓣的外,信里面是有一根头发的。”

“因为折叠的方式,除非把信拆开,否则头发是不会掉的。”严舒锦在拆信的时候就仔细看过了,确实没有那根头发:“既然伯母用的是六瓣梅花当标记,怎么也不会少了这跟头发。”

韩景已经明白过来,其实说到底能拆开信看的,这天下间也就那么一个人了:“这信上内容被陛下看了关系也不大,只是……”

剩下的话韩景没有说,可是严舒锦明白,严帝并不放心皇后和严舒锦,所以才会仔细查看皇后送来的这些东西,可以算成是遗物的东西,也不知道严帝看见信上的内容是个什么样的心情。

夫不是夫,妻不是妻,贫贱时候一起走来的,如今成了全天下最尊贵的夫妻,却分道扬镳了,至死心都不在一起。

韩景心中却觉得有些悲哀的,而且刘妃和严辰旭的死因,严舒锦已经告诉过他了……

严舒锦沉默了许久说道:“伯母要告诉我的不可能只有这些。”

韩景有些疑惑。

严舒锦站起身在屋中走来走去,说道:“一定还有旁的。”

韩景当即去翻找了起来。

严舒锦沉思了一会,又把信重新看了遍,直接去翻找衣服,有一套皇后亲手给她做的衣服,从里到外包括鞋子,说是给严舒锦做的最后一套衣服了,算是送给严舒锦的生辰礼物。

其实严舒锦每年生辰,陈皇后都会送一件亲手做的东西给她,有时候是一条裙子有时候是一套帕子,只是从来不像是如今送一整套衣服的,若是皇后已经有了死意,所以多做了一些也是能理解的。

严舒锦叫了于姑姑进来,帮着把那套衣服仔细摸了一遍,却也没有任何的异常,难不成是她想错了?皇后想说的真的只有那些吗?

于姑姑并不知道严舒锦要找什么,可是看着严舒锦的神色,还是仔细把所有的东西都寻了一遍。

韩景倒了杯水给严舒锦,说道:“公主先休息一下,我来找。”

严舒锦上手捧着杯子坐在床上,并没有吭声,看着韩景和于姑姑把一件件东西仔细翻找,起身把杯子放到桌子上,又拿着信看了起来。

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就把信给严帝……

严舒锦说道:“把陛下赏赐的东西也搬进来。”

于姑姑和韩景把皇后送的这些收拾妥当一一摆好,于姑姑这才出去让人把严帝赏赐的东西都抬进来,皇后送的那些移到了旁边的位置。

严帝赏赐的东西有很多,只是大部分是绫罗绸缎,和皇后的相比,就显得很是敷衍了。

于姑姑和韩景开始一件件把严帝赏赐的东西摆出来,严舒锦拿着礼单看了起来,忽然看到一匹梅纹锦缎,起身快步朝着布绸缎的位置走去。

“公主可是要寻什么?”于姑姑注意到了,上前问道:“我来帮公主。”

严舒锦说道:“梅纹锦缎。”

于姑姑恭声应了下来,很快就找到了,韩景把那匹缎子单独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韩景上前直接开始把那匹缎子拆开。

“公主我来吧。”于姑姑见严舒锦动作大,赶紧劝道:“公主在旁边看着就好。”

严舒锦也没在意,说道:“拆开,一点点检查。”

于姑姑把那匹缎子拆开,等到了中间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处比别的地方厚一些。

严舒锦上前仔细摸了摸,说道:“拆。”

于姑姑拿了小剪子过来,一点点摸索着拆开,就见里面是一块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于姑姑整个人都愣住了。

严舒锦伸手取过,看着上面的祥云瑞鹤图案,两端翻飞的银色巨龙,还有最后盖着的玉玺。

屋中一时间竟然没有任何人说话,只有呼吸的声音。

严舒锦舔了舔唇,看向了圣旨,上面的字迹竟然是严帝的,而内容更是让严舒锦目瞪口呆,甚至无法呼吸了。

韩景和于姑姑虽然在屋中,却不敢问也不敢吭声。

许久严舒锦才紧抿着唇说道:“让杜先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