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四十一 雍闿的嚣张并非无缘无故(1 / 2)

对益州人来说,在满宠的大动作以后,完好无损的真的只有南中四郡了。

可是南中四郡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鸡肋。

南中四郡那是真的只有地方土豪,南蛮子和汉人杂居的地方。

只有土豪,没什么靠谱的士族,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也素来不被成都平原居住的汉人精英所待见。

所以南中四郡在益州的地位还不如空气。

那是字面意义上的不如空气。

因为瘴气的存在。

交通恶劣,开发严重不足,大量原始森林和瘴气,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很危险的事情。

当初伏波将军马援征战南中,就是死于这种可怕的瘴气。

但实际上瘴气并不是什么毒气之类的,也不像古人所说的认为南方空气有问题,实际的致病的瘴气大多是由蚊子群飞造成的。

大量带有恶性疟原虫的蚊虫聚集在一起飞行,因为体积小,数量大,远远的看过去,就像一团黑沉沉的气体。

这很容易就被不了解个中原理的古人认为是有毒的【瘴气】。

被这种【瘴气】碰着了,那必然会因为蚊虫叮咬而身染恶疾,所以古人觉得南方丛林里都是毒气,望之生畏,不敢接近。

但是魏军的南下恰恰就使用了可以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

用猛火油罐攻击山越的过程之中,魏军领悟了用火毁林开荒的办法,不仅能杀死善于隐藏自己的山越贼人,还能开路。

于是魏军一路南下,一路把这种开荒的方式用了下去。

一路走一路烧,从长江沿岸烧到了岭南北部,一路烧过去。

先烧,再打仗。

剧烈的火焰恰好是这种【瘴气】最大的敌人,而之后的移民开发就更是瘴气的天敌了。

农业生产需要排水,需要翻地,直接就把那些蚊虫生存的环境毁灭了。

没有了可怕的蚊虫和有毒有害的植物,瘴气自然就没有了。

所以荆州和扬州的魏军在南下的过程之中并未受到【瘴气】很大的威胁。

这一方针也被张郃和黄忠运用在巩固越嶲郡和牂牁郡战果的战场上。

两人使用纵火焚烧的战术,大面积毁林开荒,不仅震慑了蠢蠢欲动的南中蛮人,也烧出了不少生存空间。

尽管如此,南中四郡的绝大部分依然不在魏军的掌控之下。

越嶲郡和牂牁郡,还有更南边的永昌郡和益州郡。

越嶲郡和牂牁郡正在由张郃和黄忠分别驻军震慑,这也是当年刘璋被逼无奈向南开拓所剩不多的成果,被魏军全部接手了。

如此,益州北部的战果被魏军巩固成功,魏军大军磨刀霍霍向南中。

到了这个地步,南中的各方势力也嗅到了异样的味道,开始变得十分紧张,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派人来北边打探消息,除了魏军整顿的消息之外,也得不到什么消息。

南中四郡地处偏僻,素来不为北边的人所看重,但是不要紧,这并不妨碍他们本身成就一个小圈子小社会,圈地自萌。

豪强是西汉和东汉两朝特产,北边有,南边自然也有,不会因为地处偏僻就没有。

要是地处偏僻就没有的话,郭某人也不会因为幽州的豪强大族特别多而感到烦恼,甚至还要借助公孙氏的手铲除一部分幽州的豪强大族。

只能说地处偏僻的地方士族稀少,甚至没有。

政治上有很大的空间,经济上的空间却不大,不过对付起来,显然还是豪强比较好对付,只要杀了就行了,不像士族,还要顾虑舆论。

南中四郡最为有名气的豪强家族姓雍。

这个家族的历史很长,上溯源头,则要到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同乡,雍齿。

这个益州郡的雍氏家族就是雍齿的后人。

雍齿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但是他曾经背叛过刘邦,刘邦非常痛恨他。

只是此人实在是运气好。

刘邦曾因为封赏功臣不及时而使得部下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密谋再次造反,刘邦非常惊慌,向张良问计。

张良就建议刘邦,他说把一个你非常不喜欢的人率先封赏,这样别人一看你连那么讨厌的人都能封赏,他们肯定也能得到封赏,这样,那群人就不会担心了。

刘邦一想,对,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就把曾经背叛过自己的非常讨厌的雍齿封了侯。

雍齿就这样成为了一盆幸运的盆栽,获得了奇妙的免死金牌的待遇——他本人就是刘邦赏给大家的免死金牌。

当然该死的还是要死,只是本该死的雍齿却得到了善终。

其实郭某人至今都在怀疑这是一场群口相声。

后来雍氏虽然丢掉了爵位,可是家族却传承下来,缩在帝国边陲,中央大佬们也是眼不见心不烦,就让他们一直存活下来了。

对于雍氏来说,这说不定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