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在姜学兵无限留恋的目光中,兰欣抱着孩子登上了返程的列车。

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兰欣回去后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兰欣也知道,再过两年就实行计划生育了,到时候像就不能多要孩子了。她总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正好又怀上了,给牛牛再添个弟弟妹妹也好。这样,以后孩子们有个伴,将来也能互相帮衬。

其实,这个年代的人受毛爷爷影响很深,相信“人多力量大”这个观点,还没意识到人口膨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多家庭都是兄妹七八个,甚至有的家里有十几个孩子。这样的家庭虽然人口多,可负担更大,在孩子还没成长起来之前,家里一溜等饭吃的嘴,做父母的根本养不起。有的只管生,却不管养,孩子夭折也是常有的事儿。在农村,大人下地干活,还不懂事的孩子就在地头的树荫下玩。很多孩子都是放养长大的,家长根本没管过。上面有哥哥姐姐的,还能有人管管,吃饭姐姐做,穿衣都是穿剩下的,稍大点就跟着干活,根本没让大人操过心。

哪像后世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在了蜜罐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妈,全家都宠着一个孩子,好吃好玩的还没等孩子要,就都准备好了。

兰欣就是想,趁着国家还让生,赶紧再要一个,反正靠她和姜学兵,养上两三个孩子不是难事儿,既然有了,那就生呗。要是个小子,正好跟牛牛做伴,老话不是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吗;要是个女孩就更好了,儿女双全,正好凑成个“好”字。

况且这年头也没有几个主动去打胎的,要是去做人流,医院也得要介绍信啥的;还会让医生误以为你是坏女人:不是狠心的妈,就是私生活不检点的人,要不怎么会打胎呢?

沈妈得知闺女又怀上了,高兴地不得了,从饭桌多加的那俩菜上就能看出来,这是要给女儿和小外孙补身子呢。沈妈就是看儿媳妇迟迟没怀孕,心里老是嘀咕,要是能添个孙子她更高兴,儿媳妇这么长时间都没怀上,不是俩孩子身子有问题吧。

不过沈妈也不是拿乔的婆婆,这是她在心里藏着,没拿到明面上来说。就像闺女说的,不能唠叨这事,怕给儿子和媳妇增加压力。像沈妈这样思想开明的婆婆可不多见,这都是兰欣平日里潜移默化的结果。有这么个事事替嫂子着想的小姑子,兰欣的大嫂都记着呢,也是事事让着兰欣,又好吃的想着给她留一份;兰欣怀孕了,她就抢着做饭洗衣服,家里接的活儿也不让兰欣做了,只让她给出出主意。家庭和睦,这好日子不愁过不上。

兰欣得知沈妈的忧虑后,劝过她妈,孩子肯定会有的,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能让她抱上孙子。兰欣是因为给家人用灵泉调理了身子,只要不是不孕,孩子总会有的。有人结了婚很快就能怀孕,有人却得等上几年有自己的孩子,这事也得看缘分。

兰欣给丈夫写信,把怀孕的事告诉他了。姜学兵得知消息后,脸上一直乐呵呵的,让人一看就知道家里有好事,不然哪能这么高兴,打收到家里的信就傻笑。

姜学兵晚上兴奋地睡不着觉,一直胡思乱想。一会想像这个孩子生出来像谁;一会想着他真厉害,跟媳妇甜蜜了一个多月,又让媳妇怀上了,可见他播种能力强,自家媳妇也不差,是块好田,两人配合起来是天衣无缝,家里又要增添人口了。媳妇刚走,怎么就这么想她呢,还有胖乎乎的儿子……姜学兵开始期待下次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70更新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国家颁布了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这项改革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抉择,从此国家走上了强国之路。

自此开始,许多胆大心细的人开始想法子赚钱,有的开了小饭馆,有的开始摆地摊,有的则继承家传的手艺,开起有百年传承的老店……原先偷偷摸摸做生意的人开始大着胆子折腾,这些人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兰欣一家早就比别人提前了半步,这会儿国家下来政策,更是开始大胆地接活,由于她们服务态度好,衣服样式新颖好看,成了远近闻名的服装加工店。因为兰欣和她大嫂忙于学业,加上兰欣怀孕了,接活多了,就显得人手不够用了。沈妈让街坊邻居介绍了两个缝纫手艺好的大婶,成了店里的雇工,平日里帮忙把裁好的衣服做成成衣,这就是后来“雅欣”服装公司的雏形。

兰欣出点子,跟心灵手巧的嫂子一起设计东西,两人虽说不会画图,但会是裁剪,兰欣勾勒出极为简单的图样,跟嫂子讲清楚,二人很快就会把样品做出来。之后,她们照着先例裁剪好,让缝纫工做好就可以了。

兰欣找人帮忙买进一批做包用的人造革料子,设计了几个样式,做成一批女士成品包。虽说颜色都是黑色,可是比起眼下出门提的大黑提包,样子不知好看多少倍,见过的人都夸好看时髦,说肯定好卖。有来拿衣服的人看了喜欢,当场就买一个回去。

兰欣的大哥托同学的父亲帮忙,在人流密集的百货大楼门前租了个临时小摊位,趁着周末人多的时候大甩卖皮包。

说是大甩卖,价格可一点都不便宜,小一点的斜挎包六块一个,大一点的女士手提包八块一个,买两个送一个双层小钱包,这是兰欣出的买二赠一的小点子,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买更多的包,这点优惠政策正好投了那些爱占便宜的人的心思。

按照当下每月工资三五十块钱的水平来说,这价格不贵可也不便宜,可架不住兰欣设计的样式新颖好看,市面上根本没卖的,所以东西一摆上,就引来很多人的围观,更是惹来一大帮大姑娘小媳妇,热闹地围着买包。

有人自己买一个,顺便帮家里姐妹买一个,正好得一个小巧玲珑的小钱包。有的两个好朋友一起买,顺便央着多送一个小钱包,得了便宜的小姐妹兴高采烈地挎着包回家显摆去了。

兰欣看得出来,大部分出钱买包的是已经工作的女工人;还有部分是追求时尚的女同志,兰欣看见一个漂亮女人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好几款包,一下子买了好几个,看来到哪儿都不缺有钱人;再有就是一部分有零花钱的女学生了,站在摊位前仔细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款包,下了好大决心才买一个,可能是因为花了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一边为自己卖到心爱的包高兴,另一边却为空了的钱包懊恼。

总得来说,包卖得确实不错,一整天下来,几百个包都卖出去了,最后剩的几个,因为天渐渐暗了下来,被大嫂便宜五毛钱的价格处理了。

等几人收好摊子回到家,兰欣的大哥将鼓鼓的钱包放到桌上,兴奋地说:“发财了,今天卖的钱比咱原来干三月都多,咱们照这样弄几批包卖,很快就能攒下一笔钱。”

兰欣听了大哥的话,咯咯笑了起来,“大哥,咱要是回回去百货大楼那里卖包,过不了多久,这包就卖不出去了,除非……”

还没等兰欣说完,沈大哥就着急地问开了:“除非什么?”

“除非是咱们扩展销售渠道,把包和衣服卖到别的地方去。你想,京城就这么大地儿,再卖的话,人家也不可能回回都买,用不了多久,市场就饱和了,到时候货物就滞销了,所以咱们若是扩大生产规模,紧跟着就得展开销售渠道,不然就等着压货了。”

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的购物观念还是比较保守,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不像后世的人,衣服季季换,背包天天换,最讨厌出现撞衫之类的事情了。

沈大哥说:“妹妹不愧是学经济的,这就开始学以致用了。你说的这些很对,咱们还是商量接下来给怎么办吧?”

最后几人商定,慢慢扩大生产规模,稳扎稳打,逐步发展服装产业,建立属于自己的服装王国。

放寒假时,兰欣的肚子已经鼓起来了,同学们这才得知这位漂亮的女生不仅结婚了,而且是个军嫂,女生们很照顾兰欣,一些零碎的小事情帮她做了,而男生们也把内心那点怀春的小嫩芽给掐断了。不掐断不行啊,对军人怀着无比崇敬心的青年们没胆子破坏军婚,不然还不得被吐沫星子淹死。

年底,给帮工们放假以后,兰欣一家踏上返乡的列车。兰欣已经收到姜学兵的信,说是今年部队上忙着训练,过年就不回家了。

兰欣对于这夫妻二人相隔两地的情况暂时也没法子。她是想去看丈夫,不过她现在身子重了,沈妈不同意她出远门,让她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沈妈原话是这样说的:“兰欣,你这胎都快五个月了,就老老实实在我身边呆着,哪里也不能去,要是你想去看学兵,就等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到时候你给我把孩子留下,想去哪里都没问题。”

沈妈是怕兰欣不知轻重,哪能让孕妇一人出远门,怕有个万一,还是拘着她在自己身边放心些。

兰欣不是不懂事的孩子,懂得沈妈的一片慈母心,笑着应了:“妈,都听你的,我这几个月都老实呆着。”

兰欣只能跟丈夫说抱歉了,谁让小包子来得这么及时呢。而且姜老爷子和姜奶奶也想重孙了,早就盼着孩子回去呢。

回家的时候,兰欣有两个哥哥护着,沈妈和兰欣的大嫂看护牛牛,一路平平安安到了家。

姜奶奶早就备好了年货,就等兰欣和牛牛回家了。沈妈把闺女送到家后,和亲家叙叙旧,又带着儿子儿媳去了趟同村的娘家,送下一堆吃食和新衣服后,才回了自家。

虽然丈夫没在身边,但兰欣过了一个热闹的新年。浓浓的年味带给孩子们很多欢乐和笑声,兰欣作为晚辈,她得去各家亲戚拜年走亲戚,看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有时一天转几家,每家轮了个遍才算完事。

兰欣在回娘家这天,和好友冬梅聊天时,听说了齐家很多稀罕事。

原来吴志远返城上大学时,作为妻子的齐红艳也跟了去。齐红艳她妈早就防备着呢,怕女婿上了大学后嫌弃自家闺女,死活让齐红艳跟着,还传授了许多跟婆婆“斗智斗勇”的点子,当然也少不了对丈夫的□,这其中不乏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做戏。

齐红艳跟过去以后,日子过得很不舒心。丈夫去了学校,她和公婆住在家里。家里一共三间住房外加一个客厅,厕所还是共用的,住处一点都不宽裕。她又没工作,整天只能在家呆着,除了做些家务,也没人和她说话,没一点意思。没过多久,她就受不了这样的日子。

而且,吴志远的外甥还和吴家两老同住,她那个大姑子天天下班回娘家吃饭,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嫁出去的人。

最要紧的是语言不通,齐红艳虽然识字,可她不懂当地方言,每次她大姑子嘀嘀咕咕和她婆婆说话的时候,她总觉得是在说她。

确实,吴家现在的确看不上她,齐红艳不是个勤快有颜色的人,性情张扬,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根本不讨喜,再加上一家人觉得她这个乡下人配不上他们家的大学生,处处挑刺还来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