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2 / 2)

唐宫日常生活 洛浮 3553 字 2天前

李治这是抱着把妹妹的心养野了,好给她换男人的打算,所以如今他遇到入眼的人,总要变着法儿的让着他们去晋阳公主那边儿溜达一圈,然后让长孙颖来打探晋阳公主的想法,看是否能让她动心的。

老实说,被着李治这么一弄,长孙颖真担心后世的史书评价晋阳公主这个公主时会加上好男色,私生活放荡这条了。因为她如今出入可都是一堆少年相伴,要不是她还年幼,那风头就跟传说中面首无数的太平公主差不多了。

不过李治有多动歪脑筋,他妹子就有多死心眼儿。晋阳公主大约年纪还没到,情窦未开,对着男人也没有特别兴趣,遇到长孙颖问她对少年们的感观时,她还当李治是打算用人,所以都从个人的作风特长能力评判,一副我要为哥哥分忧解难的模样,让长孙颖既感动,却也暗自憋笑。

得,今天这趟问完,改日回了李治,他又得郁闷半天了。

晋阳公主探望完长孙颖,转身就到了长孙曦那儿去。长孙曦见了晋阳公主忽然造反,颇为惊讶,但等着晋阳公主邀请她出去同玩时,她在意外之余却也欣然答应。

毕竟她这个年纪也是好玩的时候,虽然一心想要做太子妃,但是在这个目标没达成之前偷偷玩耍玩耍也不是什么问题。

再说了,晋阳公主可是太子的亲妹妹,跟未来小姑子打好关系也是有益无害嘛。长孙曦这么说服自己,很快就被晋阳公主忽悠出了宫。

等着出了宫门,长孙曦看窗外起初还热闹,后面就越来越荒凉了,心中有些不安,于是便有些气弱的问晋阳公主,“公主,我们这是去哪儿玩啊?你不是说太子殿下也常去那里吗?”

“哦,我要去一趟郊外,”晋阳公主对待外人,脸上都是一副骗死人不偿命偶的微笑,“九哥给我了个庄子,我今天正好要去盘盘帐,你不是说帮忙吗,就陪我走一趟吧。”

“是太子殿下的皇庄?”晋阳公主的一大段话里,长孙曦就只抓到这个重点。

“是啊。”晋阳公主李明达继续一脸神秘的微笑。

“那,”长孙曦有些羞涩,但还是大胆的问出了心里头的疑问,“太子殿下会去吗?”

“经常。”李明达继续微笑。

她这说的也是实话,那地方是李治的重点实验基地,李治有空就去溜达两圈,的确很常出现。

不过今天李治要去国子监,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地方这种话,就不必跟着长孙曦说了。

“哦。”长孙曦听着这话,脸都红了,坐在那里扭捏的摸摸头发,理理裙子,却是再也没有抱怨马车颠簸了。

等到了目的地,马车停下之后,李明达愉快的跳下了马车,转身招呼长孙曦,“好了,下来吧。”

“好。”长孙曦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侍女掀开帘子,车夫搬来绣墩,于是只能自己走出来。不过等她掀开帘子看着周围的环境,直接就出口抱怨道,“怎么这么脏?”

“很脏吗?”李明达看了看身后的校舍,虽然以皇宫里的标准来说这里的确简陋,但是跟着一路上低矮的民房相比,这里显然干净很多。

李明达秉承了李治的理念,虽然很有钱,但是在着这所小学上的投入并没有很多,只付出了基本日常的费用,其它的却都是想办法动员当地的老百姓自己修建的。例如这里的墙,都是因为老百姓听说可以免费将孩子送来识字后,自动自发来出工修建的。

这个现象也出乎晋阳公主的意料,她原本以为调用一批奴婢才能完成,却没想到在当地就找到了合适的工匠和人手。这个现象抱到李治那里去后,李治跟长孙颖分析,虽然在社会上农民的财富是最少的,但是从社会阶层来说,士农工商中农民却是最可能变为士的人。他们与士的隔阂就只有在学识上的区别,所以李治当即扩大了招生范围,一大批人进行普及教育,一部分人进行高级教育。

如今第一轮的教育完成了,这个地方是由初等考入高等班级最多的一个点,晋阳公主今天是专门来视察总结经验的,原本以为带上长孙曦,多少可以多个帮忙写字的人,却没想到她连下车都不愿意。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一直发不上文好焦虑

默,所以今天还是两更,

如果我晚上回来能登陆的话

☆、第128章 纸墨

晋阳公主脾气很好,可她脾气再好,她也是个公主。是公主,就不用指望她顾虑太多,她喜欢谁,不喜欢谁,爱跟谁甩电子就跟谁甩脸子了。

所以这会儿长孙曦瞧不上这地方,嫌弃太脏不愿意下来,晋阳公主也不劝不哄,笑嘻嘻的就丢了一句“那你就在这儿等着吧”,然后自己就走了。

她一天忙得很,哪里有空照顾“小孩子”。

这处学校建在农庄边儿上,一边是九江长公主的产业,一边是自耕农的村落。如今长安买地之风盛行,这地方十几年前还是农民的家业呢,如今却都是大半归了九江长公主,农民也变成了公主府的田客,租种公主的土地,向公主缴税,而不向国家缴税了。

这块儿地是李治问九江长公主换过来的,当他发现这里的农人状况很复杂之后,就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派了自己的心腹们以教学为民,却是打探这里的状况。

如果只是个王爷,李治当然不会对农民的失地感兴趣,但如果作为预备皇帝来说,那农民与土地的问题,就是治国的重中之重了。要知道这些人从授田的自耕农变成依附公主的田客,实际上损害的是国家的利益。

李治起初怀疑自己的姑姑仗势欺人,借用公主之尊强占民田,但是他派人来调查之后,属下却回报道说公主的所作所为并无违法。这令着李治十分吃惊,因为面对这种棘手的状况,违法显然是最好的结果,只要把犯法的人解决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是如果没有违法,那事情就麻烦了。

因为这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不是一户,不止一地,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有更多起这样的问题发生。

李治让人打听状况,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均田制本身。朝廷给百姓分地,百姓根据亩数承担税收,府兵不用缴税,但是相应的要承担兵役,在朝廷需要时自带兵器马匹参军。

这本来是个很好的政策,但是在遇到一个问题时却出现了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人口增长。

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户数增加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为这是皇帝业绩的硬指标,人口多了,缴税服役的人口才会变多,而国家兵源充足,国库丰盈,这才是一个盛世的指标。

但问题是,人口可以增长,但是土地却不会增多。随着这些年国家稳定,没有什么大的自然灾害,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老年人死的少了,孩子又生得多,所以丁男到分田的时候,国家根本就分不出那么多的田。

“如今虽然各府账面上的授田数差不离,但是根据我们走访的几个乡县,实际上授田数不足七成,有些地特别少的地方,甚至只有四成。”裴远将着这结论报告给李治时,别说李治了,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能围绕在太子身边的都是大家公子出身,几时接触过这些庶务,把着那金科玉律都背的死死的就算用功了,如今往着地里头走了一遭,只觉得像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嗯,我知道了。”李治毫不吝啬夸奖的说道,你做的很好。

这些事情,他怀疑甚至连着父亲也不知道。因为之前他也曾经派出过采风使,但可惜的是因为是官府的原因,普通百姓对这些人避之不及,所以根本没办法看到乡间真正的状况,能见到的都是一片太平盛世。

他派去的这批人占着师长的便宜,用着聊天走访学生等方式,不经意的从村民口中套话,这才能了解到真实的状况。

百姓授田不足,可徭役地租却按照足量的进行征收,所以饶是如今轻徭薄赋,可百姓仍然不堪受其重,纷纷主动用各种方式将自家的田地并到豪门贵族门下,借用他们的名头来避税。

虽然这样一来,就丧失了自耕农的身份,成为了黑户,不再跟农人一样享受科举征召等福利,但是面对快要饿死的现实,那虚无缥缈的权益显然就不重要了。

这个问题李治现在没办法解决,实际上他想了想如果自己是皇帝,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农民授地不足,可是达官贵人们却有大片的农庄湖泊山丘等待人种植。如果能把这些人的土地讨出来发给农民们,那大约是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的。

但李治知道这个想法只能想想而已,若是提出来,别说他是太子,就算是皇帝也坐不稳龙椅。因为这样他等于把着整个贵族世家文武百官大小地主们全部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一次性得罪这么多人,就算是父亲那样的皇帝也得被逼着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