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拣选英俊充州任(2 / 2)

“可以文直为右部郡国从事。”

右者,尊也。“右部郡国从事”,意思便是位在不郡国从事之上,是他们的上级。

荀彧应道:“诺。”

荀贞之所以会想到在部郡国从事之上,给他们设一个总揽各郡国纠举事的上级,不只是因为他近期会很忙,可能不太顾得上此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为了长久的健康的发展,荀贞想仿照朝中的御史台,给自己这个“小朝廷”设立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

他目前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首先就是设“右部郡国从事”职,总管对郡县吏、地方豪强等政、民事方面的监察,其次,再设一个机构,主管对军队内部将校、军吏们不法事的监察。

借说及设“右部郡国从事”职之机,荀贞把自己的想法说出,问戏志才等人的意见。

戏志才等人皆表赞同。

军队中其实本是有负责军法事的军官的,名为“军正”。荀贞军中的军法一直都是由赵云的同乡夏侯兰总管的。但是,随着荀贞已不单单只是军中的主将,而且他还已经是地方的长吏,并且现下他已有一州之地,那么,他就有必要在政治高度上再设一机构,以政驭军。

戏志才问道:“君侯可为此机构定下名称了么?”

“我意名之为‘校军’。此职不入州府,而是置於我的幕府。”

“校”者,查验、修正之意也。“校军”,意自便是察正军中。

荀贞身为行建威将军,可开幕府,所以他现在不但有州府,还有幕府。州府吏员是为他治理州政的属吏,而幕府吏员则是为他管理军事的属吏。

并且,除此外,他作为颍阴侯,又有家臣,只不过家臣主要是为他处理侯府内事的,不能公开参与军政诸事,所以对公事的影响不大,——徐卓此前就在他的侯府里任过职。

“君侯意用何人为其长吏?”

“时尚何如?”

时尚也是荀贞在西乡时的旧人,荀贞在西乡任蔷夫时,他是里监门,家清贫,然志远大,苦学律法,荀贞很看重他,称他“奋发图强,有青云之志,足堪大用”,把他举为了乡佐,虽出了举荐之力,却因不欲以此市恩之故,秘而不宣,没用告诉他。虽然开始时,时尚不知是谁举任的他,后来终究还是知道了,因此对荀贞充满感激,之后得荀贞提携,随着荀贞的高升,他也数获升迁,任至颍川郡的郡吏。再后来,荀贞起兵,他便弃职追随,一至於今。

对时尚这个人,戏志才、荀彧、荀攸都是很熟悉和了解的。

戏志才说道:“时尚通律法,明察内敏,怀公无私,正适此职。”

因就定下,在幕府中增设“校军曹”,以时尚为曹掾。

定下此事,话回正题,荀贞又接着与荀彧等商议州府吏职的补额人选。

最终定下:赵昱仍为别驾从事,王朗不再任治中从事,将会另有任用,至於治中从事一职,因荀贞新入州府,为稳固统治,必然是需要延揽州中名士的,所以将此职暂空,以候来者。

州府的诸吏员之中,别驾最贵,治中次之,接着便是诸曹从事、部郡国从事等等。

诸曹从事的缺额颇多,或从本府中有才干的低级吏员中提拔,或用在此次战中立下了功劳的广陵郡吏以及各郡县中配合荀贞取徐的右姓家里有名声的子弟填补,荀贞只留下了两个曹没有任人,一个是簿曹,一个兵曹,这两个曹的权力大,簿曹主州中的财谷簿书,兵曹主兵马。荀贞打算把簿曹留给延揽来的州中士人出任,而决定把兵曹交给陈端来管理。

陈端是广陵人,与秦松其名,现为广陵郡吏,颇有谋,知兵事,正可用来出任此职。——州府的这个兵曹说是主州中兵马,可那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而今四海纷乱,各州用兵不断,拥兵多者何止数万,自就不可能由一个兵曹来掌管州中所有的兵马了,不过虽是如此,此曹至少可以参与到州中的军事里边来,并且能够清楚本州的兵马虚实,因而其位置仍是相当重要。

诸曹从事定下,继之部郡国从事,已定下由文直等人出任。

再接下来,是孝经师,主监试经,又有月令师,主时节祠祀,又有律令师,主平法律。

此数职中,孝经师不缺,月令师和律令师缺。

选了府中德高者一人出任月令师,以宣咸出任律令师。

宣咸亦荀贞昔在西乡时的旧人,他与宣康同族,是宣康的族父,其父宣博,年轻时曾在颍川有名的律法世家阳翟郭家学过律法,精通《小杜律》,李博、时尚、史诺、宣康等人都是他门下弟子中的优秀者,荀贞起兵,宣博命他的弟子们皆去从军,宣咸亦在其中,从荀贞征战到现在,在律法这一块上,宣咸是有家传的,由他出任此职,丝毫没有问题。

此外,又有门亭长,主州府正门,又有功曹书佐,是治中从事的下吏,主选用,典郡书佐,主各郡文书等等州职,无缺的便视其人是否胜职而决定留用或否,有缺的就择人补之。

荀贞等人在选人补缺上,把握住了两个原则。

一个是量才使用,一个是平衡各方。

定下了全部补缺和调换的人选,荀贞即请赵昱和王朗来,将名单出示与之,请他两人提意见。赵昱和王朗观后,见荀贞选用的这些人,且不论他们不认识的,如宣咸等,只说他们认识的,却都是有名於外,有才干於内的,因皆无意见。荀贞遂叫他两人书写文告,传之府中。

这次行檄,落款便不是行建威将军,而是徐州牧了。

这却是因为豫州刺史孙坚、下邳相乐进已於日前联名上表朝中,表荀贞为徐州牧、镇东将军。

至若朝中在收到这道奏表后会不会同意?这却就没什么紧要的了。只要把“表举朝中”这道程序完成,就算是已给朝廷“打过招呼”,也算是公告给了天下所知,这两个职务便就坐实了。当年袁绍、曹操、荀贞、孙坚等等讨董诸人的将军称号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至此,府吏大体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