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策也?可是与侯府事宜有关的么?”
诸葛瑾摇了摇头,答道:“不是,是军策。”
“军策?”
“正是。”
“说来听听。”
“君侯而今用兵兖州,与曹东郡相持任城,谨思得一策,或可破此局面。”
荀贞点了点头,示意诸葛瑾往下说。
诸葛瑾於是继续说道:“公孙伯珪现在南敌袁本初,近则有刘幽州为胁,他一定急求外盟,虽说他败归幽州了,可田楷,其所置之青州刺史,却仍驻兵在平原。君侯何不遣一使,与田楷密联,许以盟约,请他由平原南下,击袭东郡?这样,曹东郡后院起火,他就只能舍弃任城,回援东郡了,君侯与兖州的相持僵局自也便随之而解。”
荀贞听了,心道:“子瑜到底年轻,政治上的敏锐性、全局观还不够好。”
和成年后的诸葛亮相比,诸葛瑾原本就不是以谋略见长,而是以德度风雅传名的,他想出的这个计策,看似可行,实则不可。单从军事角度看,这个计策可以用,与驱济北黄巾西向东郡可谓异曲同工。但上升到政治层面,此计便是能不用,最好不用。缘故很简单:公孙瓒凌欺士族,恃兵自雄,和他这种人结盟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损荀贞在士人中的声望。
事实上,公孙瓒在战败之后,就遣过人来徐州,想要与荀贞结盟,他从幽州南攻冀州,荀贞从徐州西攻兖州。荀贞模棱两可,没有给他确切的答复。
荀贞这么做是出於两个原因。
首先,公孙瓒败是败了,实力仍有,戏志才等人皆判断,袁绍尽管已扭转颓势,进入到了反守为攻的阶段,可要想获取全胜,没个一两年怕也是不行,这也就是说,公孙瓒至少还可以牵制袁绍一到两年,甚而更久一点的时间,荀贞要想攻取青、兖,目前阶段很需要这一点。
此是荀贞没有拒绝公孙瓒的缘由。
其次,公孙瓒能把袁绍的主力牵制在幽、冀,使之不能大举外援青、兖,但也只是牵制而已。
一则,幽州的富庶不及冀州,二则,州牧是刘虞,三则,公孙瓒不得幽州大士族的支持,四则,幽州的东部现为公孙度所据,这四个客观条件决定了公孙瓒与袁绍的相争,他是只能胜,不能输,胜则可有冀州,一旦输,他就难以再有与袁绍相争的资本,亦即是:他现在已经失去了与袁绍争夺冀州的能力。
“他从幽州南攻冀州”云云,只是哄人的话,小规模的侵扰可以,大规模的入侵他是绝对做不到了。军事上,公孙瓒的声威已经在一场败仗后消耗得差不多了,政治上,他又和士族不睦,荀贞为何要同意与他结盟?此是荀贞没有答应公孙瓒的缘由。
——上次荀贞、孙坚与公孙瓒的结盟,主要是想借一借他那时兵锋正盛的威势。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盟友,现在公孙瓒对荀贞、孙坚虽然还有用处,但用处已经不如以前大了,故此,不仅荀贞对公孙瓒的态度有所改变,孙坚也是如此,公孙瓒亦遣了人去孙坚那里,孙坚以袁术、吕布侵略汝南,他无力尽取河内、攻冀州为由,拒绝了公孙瓒的请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