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阎柔宣威潞河北(十二)(1 / 2)

齐周问道:“为何不予应允?”

鲜於辅说道:“伯治,你觉得应该应允么?”

齐周遂把他的意见说出。

他说道:“若单依我军往击公孙瓒,如君等之忧,恐不易胜,毕竟公孙瓒部曲强盛,而且他刚败我州军,攻占了蓟县与居庸,又闻他现任命邹丹等其帐下诸将分掌幽州各郡,於下他可谓气势如虹,兵马正盛。袁本初,公族俊杰,当世之雄豪也,尝数与伯圭战,多胜之,今其驻於我幽州南渤海、河间两郡之卒,麹义部也,皆上等精兵,麹义西北虎臣,能征善战,知兵之士,界桥一战,他以八百甲骑而大败公孙瓒,威名赫赫。故周愚见,当下之计,似当以与本初联兵为上,有其相助,我军之胜,将更有把握。”

鲜於辅说道:“伯治,你这话说的看起来有理,实则不然。”

齐周问道:“子佐兄为何这么说?”

鲜於辅说道:“首先,就算不靠袁本初,等到乌桓诸部的兵马到了之后,我等数万之众,再加上幽州当地的民心,咱们也一样能够打败公孙瓒。

“其次,袁本初固公族之后,却其人狼子野心,断非忠义士也,他觊觎我冀州已久,之前刘幽州还在的时候,靠刘幽州的威望,我幽尚能与之抗衡,然现在刘幽州不幸已经被公孙瓒斗胆妄为的毒杀而死,则我幽州现在可以说是群龙无首,并无主人。如此,若我辈与袁绍联兵,则即便是打败了公孙瓒,之后呢?袁本初必然会又成一公孙瓒,我幽战无宁日矣。到那时候,我等何以面对刘幽州,怎么对得起刘幽州对我等的嘱托和期望?君等难道忘了刘幽州在接到公子和的来书之后,当时是多么的愤怒么?——只从袁本初扣留公子和不让他回幽州来见刘幽州,就可以判断得出此人完全是不可相信的。

“再往远一点说,袁本初的冀州是怎么得到的,还不是因为强逼韩馥么?他时为渤海太守,以下犯上,逼迫韩馥把冀州让给了他;现在,他又把高干、曹操派去了并州,妄图再图谋并州之地,是以,我等绝对不能和袁本初联手,共同来打公孙瓒,否则的话,幽州不为我等所有事小,将会更加助长袁本初不臣於天子的野心,事大矣!

齐周想了一想,觉得鲜於辅这话说的倒是也有道理,说道:“那按子佐兄你的意见,咱们不与袁本初联手的话,那么郭逊现在在咱们军中,怎么处置他?”

鲜於辅说道:“暂时把他留在军中就是。”

齐周稍微不解,问道:“把他留在军中?子佐兄,既然不愿与本初联兵,那为何不打发他回冀州去?”

鲜於辅抚须而笑,说道:“若是现在把郭逊打发回冀州,那么咱们召集诸胡,打算起兵为刘幽州报仇此事,袁本初就会很快知晓。伯治,你想一想,袁本初他会肯放过这个机会么?他一定会命令麹义率领其部,在我军南下尽讨公孙瓒的时候,同时攻我幽州之南面。这样,当我军与公孙瓒两败俱伤之后,岂不是让麹义摘了桃子,让他袁本初坐收看渔翁之利么?”

齐周想了想,以为然,连连点头,说道:“子佐兄高明,此言甚是。”

鲜於辅说道:“所以咱们不能答应袁本初与我军联手共击公孙瓒的这个请求,同时暂时也不能把郭逊放回去。”

齐周说道:“可是如果咱们击败了公孙瓒之后,又不迎袁本初的话?”

“怎样?”

齐周放低声音,说道:“如兄适才所言,而下之时,幽州可谓无主,……幽州之主该举谁人?”

鲜於辅是从事,齐周也是从事,鲜於银是骑都尉,他们不管是资历也好,还是在本州的威望也好,往上升一升,做个太守足可,但都不足以当幽州刺史,更遑论军政俱握,秩二千石的幽州牧了。包括阎柔在内,也没有这个威望和资历。

那么,如果打败了公孙瓒,的确是就会有这么一个问题出来,幽州该推举何人为主?

鲜於辅却是早有主意。

他说道:“既败公孙瓒,我等遣军南下,迎公子和还幽州,上表天子,举公子继幽州刺史,不亦可乎?”

齐周和阎柔对视了一眼。

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对方的所想,不约而同地说道:“子佐,此策上佳。”

却是为什么齐周和阎柔都夸赞鲜於辅的这个主意非常好?

原因却也不复杂.

一方面,自然就是因为刘和是刘虞的儿子,并此前是在朝中任官,也就是说,资历也好,威望也好,——当然这个威望更多指的是他父亲刘虞的威望,刘和都的确是足以出任幽州刺史此职的。

另一方面,则是刘和本人在幽州其实是并无根基的,而且他先是被袁术扣留,然后又是被袁绍扣留,他无计可施,唯能任人摆布,又从这一点,大概的也可看出,他这个人亦没有什么能力,至少不够机灵。如此一来,把他举为幽州刺史之后,幽州的大权,实际上等於就是掌握在了鲜於辅、阎柔、齐周、鲜於银他们几个人的手里。

比起迎袁绍来,这当然是更好的一个办法。

阎柔得以一个早先鲜卑、乌桓的奴隶之身,而得到鲜卑、乌桓大人的信任,甚至为他杀掉代表汉庭的护乌桓校尉,现他又能够得到鲜於辅,鲜於银、齐周、尾敦等诸多汉人士子、州府大吏的拥戴,成为讨伐公孙瓒这支部队的主将,他自然本身便是个有能力的人,深层一点分析,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值此乱世,他自然而然地又也是一个颇有野心的人,——要不然他要不会同意鲜於辅,鲜於银,齐周、尾敦等人的举荐,来做攻打袁绍的头面人物,所以,就他本心而言之,他也是不愿意和袁绍混在一起,迎袁绍来幽州的。

他这时说道:“子佐兄此言甚是,如把公孙瓒比作是恶狼,袁本初,虎也。若是答应了袁本初和我等联手共击公孙瓒的请求,好有一比,即是前脚拒狼,后门迎虎,对我幽州士民,实不利也。况则,子佐兄所云之等到乌桓各部兵马到齐以后,我等拥众数万,又何须本初前来相助。此言亦甚是也!公孙瓒,我自可讨灭之。”

这末尾一句话,阎柔说的很有信心。

顿了下,阎柔顾盼众人,接着说道:“公孙瓒酷烈之徒,弑主无道,无有民心;反观我义军,上为刘幽州报仇,下为安民,可以想见,候我军一至,沿途士民势必接踵相迎,肯定会有更多的忠义之士加入我军,消灭公孙瓒,难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么?”

至於郭逊,阎柔也同意鲜於辅的建议,说道,“郭逊现在确实是不能把他放回去,以免打草惊蛇,且等我等讨灭了公孙瓒以后,再把他放回冀州不迟。”

齐周却是有一个担忧,他说道:“你们刚才说迎公子和回来为主,这当然很好,可是万一袁本初不肯放公子和回来,毕竟公子和现在可是在袁本初的手中,如果这样可该如何是好。”

阎柔说道:“待败公孙瓒后,袁本初若果如君所说,竟不放公子和还,我等便南下讨之就是!”

南下讨之,这只是随口一说。

真到了那个时候,而袁绍又真的不放刘和回来的话,南下讨之估计是万不可能的。

但至少名义上奉刘和为主了,那么不管刘和到不到幽州,都已经是州有长吏了,已经不影响鲜於辅,鲜於银,齐周阎柔等人掌握权力,便足够了。

也就是说至於刘和会不会真的回到幽州,阎柔等人并不关心。

众人议定郭逊,也就是要不要和袁绍联兵,及打败公孙瓒后,该推举何人为主这两件大事,遂就等待塌顿、苏仆延等各部应召胡骑来到。

……

却是说了,塌顿,苏仆延他们是什么人?

塌顿是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

丘力居於一两年前刚刚去世,丘力居虽然是辽西乌桓大人,但他的地盘包括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这几个郡的乌桓部落很多,皆听从丘力居的命令。

话到此处,不妨略述一下乌桓的起源。

乌桓的祖先本属於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前汉开国初年,匈奴的冒顿单於击破了东胡部落的联盟,联盟中的一支部落便迁到了乌桓山,希望可以躲避匈奴人的追杀,从此以后,这支部落以山名为族名,就出现了乌桓此部。

所谓东胡部落,指的是东北地区的古老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如乌桓、鲜卑等等,都属於东胡,——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鲜卑、乌桓虽然族名不同,而两个部族的语言、习俗等却都相类。

前汉初年,被冒顿单於击败后,乌桓曾经臣服於匈奴,但在前汉武帝大破匈奴以后,乌桓随即依附前汉。汉武帝把乌桓迁徙到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这五郡塞外,——这也就是现在这五郡乌桓的来源,并设立了护乌桓校尉。设立护乌桓校尉,最先的目的是为了监管乌桓,使他们不与匈奴相通,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汉室权威在边地的提高,护乌桓校尉又多了监管鲜卑以及其区域内别的东胡部族的权力,成了专门管理幽州胡族事务的武官。

太早的不必多说,近代以来,此五郡乌桓,到现在为止,总共出过四位著名的部落酋率。

这四个人有的已经去世,如主要活动在辽西郡的丘力居,有的还活跃於边地,如主要活动在辽东属国的苏仆延、主要活动在上谷郡的难楼、主要活动在右北平郡的乌延。

汉室而今凌迟,边地胡酋也就不免自大,如今这四部乌桓,其酋率都自称为王。

依照风评,这四个乌桓首领,俱有计策勇健。

其中,乌延的势力最小,部曲只有八百余帐,犹不到千帐。苏仆延自称峭王,他的实力本来是只比乌延部强点,其部有千余帐,但现在其部的势力已经扩张了很多。

上谷郡的难楼部,早前是最强大的,有帐九千余,——胡人的一帐即汉人的一户,一帐的胡民口数与汉人一户的口数相当,平均五口,也就是难楼部之前拥有乌桓男女四五万人,不过现在难楼部已经衰落,代之而起,现在来讲,实力最为强盛的换成是了丘力居所部。

丘力居部实力之强,乃至现下可以统摄三王,也就是难楼、乌延、苏仆延三部皆在此部统下。

对乌桓有一个常用的代称,呼之为“三郡乌桓”。

所谓“三郡“,之前大概可称是上谷、右北平、渔阳三郡,但现在随着其各部势力的消涨,通常指的则都是辽西、右北平、辽东属国这三个地方的乌桓部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