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2)

孟清和退后一步,台子架好了,戏演完了,该找个没人的地方呆着了。

北平城外,三军高呼“王爷千岁”。

大军进城,路边也站满了百姓,顶着北风,冒着大雪,齐声高呼“王爷千岁!”

这样的场景,自建文帝登基以来,在南京城中从未出现过。

被迫走在燕王身边的高巍,脸上现出一阵惊疑。

若说士卒盲从,眼前的百姓又如何解释?人群中不乏穿着儒衫的读书人,同样脸红脖子粗的大声呐喊。

燕王竟如此得人心?

“高巍。”燕王脸上带笑,看向高巍,眼中再无一丝火气和杀意,“孤比之建文小儿,如何?”

民心至此,天下当取!

朱棣骑在马上,向高呼的百姓挥手。

他是太祖高皇帝的儿子,胸怀天下,身负大才,这个天下,该是他的!

比起燕王的志得意满,逃回德州的安陆侯则惊魂未定。几万军队丢在真定城下,不是几句话就能揭过的。武定侯郭英和都督平安均是眉头深锁,若是李景隆以此为借口发难,上疏朝廷,吴杰必将被问罪。

出乎预料的是,李景隆一声未出,奏疏也没写,态度很明确,他不会追究此事。

吴杰安心之余,感觉却很复杂,郭英和平安也是半天没说话。对李景隆,他们始终不能放心。

中军大帐中,李景隆放下笔,冷笑一声。他承认自己打不过朱棣,论军事谋略也要差上一筹,但比起朝堂上的手段,这几个人捏在一起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现在还要用他们打仗,等到战争结束,才是算总账的时候。

“来人!”

帐外一名亲兵走入,“总戎有何吩咐?”

“升帐,召集众将。”

“遵令!”

南京

北边战事紧张,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南京城。

春闱已过,取中的贡士正全力备战三月初一的殿试,是否能鱼跃龙门就看这一遭了。

朝中的周礼派和太祖派仍是见面就掐,一团乌烟瘴气。

奉天殿暖阁内,身着布衣的齐泰和黄子澄痛哭流涕,声声都在自我检讨,捶着胸口大哭,对不起皇帝的重视,辜负了皇帝的栽培。

齐泰比较实心眼,光顾着哭,捶胸的力度又大,砰砰作响。

黄子澄则是一边哭一边观察建文帝的表情,不时哭诉几句,为自己和齐泰开脱,希望皇帝能再起用他们。

换成往日,黄子澄绝对不会这么做,可是现在,他和齐泰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想要官复原职再得重用,必须共同进退。

“两位卿家,快起来。”

建文帝被感动了,当初罢免两人的官位,是被形势所逼,实在是没办法。

如今朝廷大军在德州集结,即将与燕王决战,继续掩耳盗铃根本没必要。

北平又传来消息,高巍已经跳槽到燕王麾下,燕王回师时亲自出城迎接,哭得万分激动。

朱允炆不愿相信,信誓旦旦发誓用生命扞卫朝廷尊严的高巍,怎么会突然改换门庭,心甘情愿的为朱棣张目?

如果高巍这样的人都成了骑墙派,还有谁可以相信?

被齐泰黄子澄感染,建文帝也忍不住红了眼圈。

臣子能到他的面前哭,他又该找谁哭去?

哭太祖高皇帝去吗?

心中的酸楚无处发泄,建文帝比齐泰黄子澄哭得更加伤心。

齐泰哭一句:“陛下,臣苦啊!”

建文帝接一句,“卿家,朕也苦啊!”

黄子澄哭道:“陛下,臣不能为陛下分忧,还误了陛下的大事,臣万死!”

建文帝擦擦眼泪,点头,“朕同意。”

黄子澄:“……”这让他怎么接?一样都是哭,差别怎么就这么大?

哭过之后,建文帝舒服了,对齐泰和黄子澄的自我批评表示满意,却压根不提两人所求的官位一事。

齐、黄两人走出暖阁,互相看看,摇头叹息,君心难测,想要再得重用,难啊!

与此同时,孟清和正收拾包袱,准备再休一次探亲假。

燕王回师,孟清江与孟虎在德州和大同城下立功,孟清江已升任总旗,孟虎军职未变,却得了不少赏赐。两人主动来找孟清和,族中的事情最好尽快解决,不如趁着近日回去一趟,以免除后患。

几次战场拼杀,死里求生,孟清江和孟虎的心都硬了起来。

孟清江举起少了两根手指的左手,“爹娘若是继续护着他,也怪不得我不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