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送走林如海后,贾琏拉着贾珠进去,垂头沉思,才进二门,忽然止步,道:“有了。”

贾珠问道:“有什么促狭主意了?”相比较贾政夫妇,贾珠心里对贾琏却是十分亲密的,毕竟贾琏真真为他着想,不曾因两房嫌隙而对他冷眼旁观。许多事贾珠心里明白,也觉得不妥,但是他是晚辈,又是长子,焉能对父母指手画脚。

贾琏嘻嘻一笑,头往贾珠处一歪,悄声道:“横竖人人都知道大哥哥身体弱,竟是明儿一早装病罢,到时候我买通给你诊脉的太医,让他跟老祖宗二叔二婶说须得好生静养,不然有损寿算,相信到那时,老祖宗第一个听太医的话,这样你好生歇几日,待身子骨好些,再听听姑爹有什么主意,和我一起学习骑射。”

贾珠原是老实人,道:“哪能如此哄骗老祖宗和老爷太太?”

贾琏板着脸道:“难道你为了读书,竟要送命?你可知道今年贡院里头抬出来的学子,有两个回到家没过几日就死了。你这样弱的身子,在家读书尚且常病,哪里抵御得了贡院里的寒气?姑爹也谆谆教导过,身体要紧,你总不能死读书,竟成了呆子。就算二叔望子成名心切,你也得知道,姑爹那样有才华的人快三十岁才参加殿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咱们年纪轻轻的急什么?这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贾珠颇觉有理,一时也觉得读书力不从心,恐令贾政大失所望,若是生病,想来贾政不好督促太过,便应了贾琏的主意,贾琏方欢喜起来。

兄弟二人携手到了贾母房中,回禀林如海已去的消息。

贾母摆摆手,命他们各自回房安歇,自己望着宝玉,忽然想起黛玉来,不觉心中一动。

☆、第041章:

黛玉只比宝玉小一岁,乃是巡盐御史的千金,和宝玉岂非天生一对?

贾母最疼宝玉,但凡是好的都想给宝玉,别的也都不顾及了,今听林如海对宝玉赞誉甚高,不似贾政对宝玉总是吹胡子瞪眼,想来也觉得宝玉好,林如海如今位高权重,若有这样的岳家帮衬,何愁宝玉前程?

贾母越想,越觉得此念不错。

黛玉乃是自己嫡亲的外孙女,贾敏又是自己最疼的女儿,将来黛玉进门了,还能不和自己亲?贾母既如此疼爱宝玉,自然不愿宝玉将来的媳妇远着自己,反亲近王夫人去。

贾母又想到黛玉抓周日得了宫里的赏赐,这是何等的体面,便是公主郡主也未必能得到那样的恩典,这样好的女儿,若是不早早下手,惦记着她的人家好多着呢,竟是早早定下要紧,想到这里,贾母当晚便叫来贾政,向他吐露自己和林家结亲的意思。

贾政最敬佩林如海,又听黛玉抓周只抓了诗经笔墨,远胜宝玉,听林如海言谈之间极疼此女,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忙笑道:“一切但凭母亲做主。”

贾母叹道:“我都是为了宝玉。”

贾政忙躬身道:“宝玉那个孽障,竟让母亲如此费心,实是儿子的不是。”

贾母嗔道:“你骂宝玉作甚?没听到姑老爷对宝玉赞不绝口?我早说了,宝玉有天大的造化,不过是脾气奇诡些,终究没什么要紧,单是这份冰雪聪明,府里上下谁人能比?将来若能得你妹婿扶持,还怕没有如花似锦的前程?”

贾政脸上掠过一丝笑容,严父慈母,他何尝不疼宝玉?只是有贾珠珠玉在前,宝玉抓周在后,他心里难免更看重贾珠些,何况如今赵姨娘又有了身子。

贾母又道:“你妹婿的学问你是知道的,咱们家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了。”

贾政想了想,道:“只不知妹婿愿意不愿意。”

贾母眉头一挑,道:“你妹妹是我嫡亲的女儿,怎么就不愿意了?何况天底下哪里还能挑出比宝玉造化更大的人?再说了,你外甥女嫁到咱们家,不必担心公婆刻薄,也不用担心受委屈,再好不过了。你只管放心,这事我有主意。”

贾政一想不错,黛玉嫁到别人家,难免有些委屈,哪里比得上嫡亲的外祖母和舅母,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不会像别人家那样对她挑三拣四,于是躬身应是。

贾政道:“这件事要不要跟太太说一声?”

贾母摇了摇头,道:“还没影儿的事,跟太太说做什么?且先藏在心里罢,等有了眉目再跟她说不迟。”贾母最明白王夫人的性子,未定之前,竟不能让她知晓,免得她为了自己的私心,竟不愿意这门亲事。

贾政不解贾母心中所想,只得答应。

但是王夫人何等人物,在荣国府里哪里没有人,纵然在府里不如贾母之势,总有那么几个常给她消息的人,很快便知道了贾母和贾政说的话,他们在里间说,有人在碧纱橱里照应宝玉,自然就听到了只言片语,告诉了王夫人。

王夫人不觉动了气,自己嫡亲的儿子娶媳妇,难道她这做母亲的竟做不得主?她如何不知贾母的意思,无非是想让宝玉媳妇更亲近她而非自己。

贾珠定的是李家小姐,李守忠乃是四品国子监祭酒,书香清贵,贾珠读书出仕难免都要李家帮衬,又是贾政定下来的,将来李家小姐进门,王夫人不好十分弹压,毕竟贾政不过从五品,若给了李纨委屈,说不得她竟回娘家哭诉,李家恼了,恐对贾珠不尽心。因此她只想着将来宝玉说亲,必定得是自己满意的,哪里想到,贾母竟要做主娶贾敏之女。

王夫人如今忌惮林如海,不敢对贾敏如何,但是林如海却斩杀了自己娘家的族弟,她哪里能毫无芥蒂地迎娶林黛玉做儿媳妇?自己当初盼着凤姐进门,好与自己亲近,贾母看中黛玉,未尝不是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她绝不能让自己的儿媳妇亲近贾母。

王夫人偏生做不得宝玉的主儿,只能盼着林如海不答应。

却说林如海从贾家出来,次日又去沈家拜见,别处都没过去,因宣康帝如今忙着北疆之事,一时不得空召见他,他便操心起张大虎的婚事来。

张大虎如今虽已五品,却是寒门出身,京城中名门世家都嫌他根基穷酸,连房舍都没有,不愿以千金许嫁。明知张大虎文武双全,将来执掌京营,位列一品,那些小官小吏之家的女儿,林如海却又看不上,不免有些烦闷。

顾越来见他时,见状,关切地道:“什么事情值得你如此?”

林如海忍不住道:“还不是虎子的事儿。他如今已是二十来往的年纪了,我虽未当他是亲儿子一般,但亦作晚辈待之,偏生他父母俱无,亲事自然该由我做主。”他想着令其母子团聚,但是名不正言不顺,不好去打听赵家的事情,只好暂时搁置。

那年顾越同林如海从金陵回姑苏,自然认得张大虎,如今进京一下船便见他来接林如海,心中自然又多了三分好感,听了林如海的话,莞尔道:“你在京城停留不了几日,如何料理他的亲事?又什么烦心的?他现在虽然有官职有品级,却没有根基,寻常官宦之家择亲必然是看不中他。不过,他在御前走动,不是没有人家愿意和他结亲。”

林如海叹了一口气,道:“我倒是想给他择一门好亲,只一时不得满意的。那些愿意和他结亲的,未尝不是因为他在御前走动,我哪里看得上。”

说着,又笑道:“虎子满腹经纶,武艺高强,从武举出身,高中状元,撇开出身不提,那些世家子弟又有几个能和他一较高下?不是我自夸,十个里有八个比不得他。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太看重出身未免太浅薄了些。”

顾越扑哧一笑,想了想,颇为认同林如海之言,张大虎的确出色之极,便是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比不上,不由得玩笑道:“若是你愿意,看我女儿如何?”

林如海闻言,顿时一怔。

顾越确有一女,闺名顾逸,年方十四岁,生得秀丽出众,性情温柔刚强,也精通琴棋书画,先前顾家坏事,没人愿意登门求娶,后来顾家远在粤海,顾夫人不舍得她嫁在当地,恐顾越回京,与女儿相隔数千里,故如今仍旧待字闺中。

上辈子顾逸所嫁的人家倒和顾家门当户对,名声甚好,奈何成婚不久,便露出本性来,贪杯好色,不让贾琏,甚至犹有过之。原来为了说一门好亲,之前洁身自好的好名声都是装出来的,若非忌惮顾越步步高升,恐早和孙绍祖对待迎春一般了。即便如此,丈夫好色,婆母刻薄,顾逸的日子过得并不如何顺心,兼之丈夫宠妾太过,膝下并无儿女。

想到这里,林如海虽觉张大虎绝对配得上顾逸,但想到两家门第,他便道:“虎子虽说出身不好,但论及本事人品,确实配得过,只是你舍得女儿下嫁?”

顾越呵呵一笑,道:“你教导出来的,我有什么信不过?”

他本是一句说笑,但细细想来,倒觉十分相配,忍不住道:“你知道,我素来不在意那些世人眼里的规矩,下嫁又如何?圣人的女儿选驸马,难道不是下嫁?你自己也说了,英雄不问出处,何况虎子又有这样的人品本事,我女儿过去便有品级,又没有什么糟心的亲戚闹腾,比嫁给那些倚仗父母权势仍是白身的世家子弟好多着呢!”

林如海不禁喜悦起来,两家结亲,既能为张大虎择一贤妻,又能免顾逸上辈子凄惨之境,在他看来,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然而他嘴里仍道:“难为你看得上他。”

顾越笑道:“我越想,越觉得不错,如海兄你看呢?虎子如今乃是五品,只比我低一品两级罢了,但是他年纪轻轻,将来未尝不能高升,他为人又正派,至今不曾拈花惹草,颇有你的风范,

我有什么看不上的?说实话,我倒觉得,我还不如他呢。”

林如海大笑,道:“不是我说,虎子确实好得很,将来说不定你我都不如他!”